不管亮明雄心壯志,又或者主動抬高身份,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威馬——無不希望自己被當作中國的特斯拉,至少愿意被看成是特斯拉來自東方的對手。
當然,他們都在抄傳統燃油車的后路。
特斯拉顯然是一個危險的對手,也是一個值得足夠尊重的對手。馬斯克的厲害之處,就像喬布斯一樣把那些大多數想得到做不到甚至想不到的事情給做了出來,而且做得漂亮。特斯拉之于電動車,不亞于iPhone塑造智能機。
特斯拉是劃時代的,比如:在一塊大屏解決所有操控問題的背后,是對傳統車機交互系統的全面顛覆。特斯拉的內在邏輯,在將所有操作整合進入到中控大屏取消絕大部分物理操作按鍵的背后,是全面數字化的車機交互。
這也決定了特斯拉和其它電動車的區別,一如當年iPhone對功能機的碾壓,前者是帶通話功能的計算機,后者不過具備計算能力的手機。
所以,國內造車新勢力對標特斯拉,又像極了安卓手機當初瞄準iPhone,全方位地學習、借鑒甚至像素級模仿,至少看起來要像iOS系統一樣。
當造車新勢力欣喜于離特斯拉越來越近,并對趕超傳統燃油汽車、改寫市場格局言之鑿鑿的時候,華為下場了,小米表態了。雖然華為一再表示“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做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但華為的幫助顯然極具誘惑,也必定對未來的格局產生重要影響。盡管雷軍的表態矜持而謙和,但以最快速度打造出世界500強的雷軍,顯然不會滿足于造出小米汽車而已。
這就是造車新勢力的現實,除了特斯拉這樣強大的對手和學習對象,更有華為、小米這些原本不在視線之內的競爭。因為技術打破了邊界,也改變了認知,出行和開車看似有所交叉實則截然不同的目的訴求,以及龐大的出行需求,讓華為、小米不甘于置身事外。
很顯然,技術為新勢力贏得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意味著隨時可能出現新的對手。
同樣的情形,電子煙的沖擊現實而直接,斷網下線固然可以延緩、控制勢頭,但在電子煙品牌行事低調的背后,仍然有著刻意掩飾而又掩飾不住的野心,除了持續不斷的跑馬圈地,意圖用既成事實來影響政策走向、延緩市場監管、營造輿論同情,也在無形當中抓扯了相當一部分部分的視線和精力,讓外界僅僅關注到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我們現在的矛盾,過分拘泥于做與不做的風險,糾結于未來形態的趨勢和可能,關注到具體品牌的動作和威脅,反而弱化了對新技術、新趨勢、新需求本身的重視和投入。因此又延伸出更大的風險:一是堵與防的心理會占據上風;二是因為堵與防的動作,會弱化風險防范;三是強化有形目標的監管,會降低應變能力。
以此而言,眼睛里就不能只有特斯拉,還理應看見華為、小米以及華為、小米所具備的技術和代表的趨勢。
第一,新型煙草產品有替代的威脅,但更有可能長期共存。新型煙草產品對傳統煙草制品的沖擊毋庸置疑,也不排除替代傳統煙草制品的威脅,但更不可能對新型煙草產品做到“趕盡殺絕”,更大概率是長期共存,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受眾,各有各的市場。
第二,傳統煙草制品也是高科技,還可以、更需要持續地技術升級。傳統煙草制品本就是技術升級的產物,所謂傳統只是相對而言的主觀定義,“高品質、高香氣、低焦油、低危害”既是優勢,更是需要更大力度補齊的短板。
第三,保持對新技術的敏感,而不是新勢力的防范。
第四,看得見的差距是質感、美感和更具用戶視角的情感表達,真正的落后是思維固化。除了新型煙草產品無可比擬的豐富性、個性化,之所以同頭部電子煙品牌所呈現出來的質感、美感有明顯的差距,最根本的制約還是思維固化,昨天的太陽曬不干今天的衣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