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品牌從抗疫尖兵向經濟高質量發展轉變——幫助農產品營銷、扶持中小品牌、研發新產品、老字號向互聯網轉型……凸顯出中國品牌強勁的韌性。
兩會審查和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其中,《十四五規劃》描繪出品牌新征程的宏偉藍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推動制造業產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品牌已經翻開新的一頁,乘勢而上再出發,開啟品牌新征程,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從“中國速度”走向“中國質量”,從“中國產品”走向“中國品牌”,從made in China走向global brand,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創造品牌驅動制造業“再出發”
在2021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我國制造業在產品質量、技術水平提升上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
是的。
過去幾十年,中國品牌及時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在市場要素驅動下實現了高速增長。比如2006年入選《財富》500強的中國品牌只有20家,2019年入選的中國品牌達到119家,與美國數量旗鼓相當,2020年入選《財富》500強的中國品牌增加至133家,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但,美國制造企業的利潤、市值遠超中國制造企業。
在利潤層面,美國入選《財富》500強的36家制造企業,利潤總額為2249.1億美元,而中國入選《財富》500強的38家制造企業利潤總額只有494.8億美元,美國制造企業利潤總額約為中國制造企業利潤總額的4.55倍,僅美國品牌蘋果公司一家的利潤就高達552.6億美元,超過中國38家中國制造企業的利潤總額。
在企業市值層面,美國36家制造企業,股票總市值超過5.5萬億美元,平均每家企業市值1534.52億美元,而中國制造企業的平均每家市值只有339億美金,僅為美國同類企業的20%。
這些數據說明,制造業并不是銷售數量越多,就有利潤;一個企業并不是企業規模越大,就有品牌價值。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中國制造業品牌問鼎《財富》500強企業數量,只是邁出了一小步,從企業利潤、企業市值、品牌價值等含金量更高的尺子來丈量,中國制造企業距離美國還有一定的距離。
因此,202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提出建議,要切中行業發展關鍵,推進中國制造業整體生態環境的進步?!爸袊圃炱髽I,要堅持品質為上原則?!奈濉巹潓嵤┻^程中,企業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按照中央部署踐行決策和實踐,促進‘十四五’規劃順利落地?!?/p>
品質化助推生活服務“再出發”
在2021年的兩會上,圍繞中國品牌經濟的發展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們肯定了中國品牌經濟的發展成績。
來自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只有21.7萬億元,而2020年中國GDP超過100萬億元,中國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在中國GDP增長的同時,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大幅度提高,從2006年的1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3萬元。
不少人大代表們認為,這意味著中國消費結構發生質的變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以糧油、服裝為代表的基本生活需求保持穩定增長趨勢,以通信、文化、汽車、日用為代表的品質改善性消費占比大幅度提升。從2016年到2019年,基本生活的消費總額從1.42萬億元降至2019年的1.35萬億元,以通信、文化、汽車、日用為代表的品質消費從2016年的1.6萬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4.6萬億元。
在中國GDP和個人收入提高的時候,消費意愿與個人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轉變,人們的消費需求從關注吃飽飯的剛需消費,到關注通信、汽車、日用、文化等生活服務性的消費,消費形式更加多元化。
因此,面對這些新變化,董明珠在兩會上說,從2021年3月份起,格力宣布為所有銷售的家用空調提供十年的免費包修服務,對消費者承諾,以高質量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購物選擇更加理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從關注性價比,轉變為更注重“品質”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說,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應當以未來視角審視當下品牌戰略優先級,企業要思考并挖掘具有中國特色、全球認同的獨特文化價值沉淀為品牌資產,致力打造能代表新國貨品質和精神的品牌。
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那么中國品牌如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在2021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們給出了答案。
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要鼓勵企業發揮在專業領域的創新突破,注重科技創新的基礎上,加大對產品創新、設計創新、工藝創新等不同維度原創性創新,尤其鼓勵企業發揮在專業領域的創新突破,注重科技創新的基礎上,加大對產品創新、設計創新、工藝創新等不同維度原創性創新。
是的。
品牌競爭力的核心還是科技創新,技術創新能解決制約中國品牌發展的‘卡脖子’難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妒奈逡巹潯分?#xff0c;也強調提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董明珠認為,為新技術、新產品制定快速標準、通道是推動企業進步的保障。建立明確統一的標準,對產品、品牌加大監管力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才能支撐起高質量發展戰略。她特別提到,要進一步加大中國標準和中國認證的建設力度并推廣使用,加快推進國際標準認證體系互認,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因此,十四五期間,中國品牌要加滿油,鼓足勁,以技術創造中國品牌,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用科技成就中國品牌,推動中國品牌高質量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