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低焦型卷煙,很多人并不陌生。自國家局第一次明確提出“一高兩低”的中式卷煙發展方向以來,此后,低焦煙標準在逐漸向下壓縮,從12mg到10mg再到如今的8mg,行業在推進中式卷煙減害降焦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低焦曾經一度成為行業產品創新的方向,然而,時機不對也好,或者技術突破遭遇瓶頸(降焦與滿足感之間的矛盾)也好,這一趨勢并沒有延續。不過,隨著中國卷煙消費理念的潮流迭代,尤其是健康意識的崛起,近年來,低焦概念又被許多品牌所關注。去年以來,多個品牌開始推出低焦賣點的新產品。
從創新角度來看,2024年面對消費細分趨勢,需要新的創新抓手出現,以低焦型卷煙為代表的特質化思路或將會被更多的品牌所選擇。
低焦概念背后的新時代消費邏輯
美好生活的需求。新需求催生新變革,消費群體屬性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催生低焦煙的風潮。
疫情之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愈發迫切,人們對自身健康關注程度空前提高,這也會帶來消費理念的變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消費者對于“抽少一點、抽好一點”的消費需求也在與日俱增,這推動行業以低焦油作為創新抓手來實現與時俱進。
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高質量發展的當下,降焦減害作為行業現階段以及未來發展的共識,有著廣闊的前景。
在滿足煙草消費者需求的同時,盡量減少煙氣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既是必然之路,又是創新未來。
行業低焦煙的風潮距離上一次已經有了十年之久。如今,這股風潮又重新涌起,低焦油卷煙的未來何在?筆者斗膽作出以下幾方面的預測。
平衡滿足感與舒適感仍是未來的核心
對于低焦卷煙來說,圍繞高香氣、高品質、低焦油、低危害做文章是其發展的根本。為消費者提供滿足感與舒適感兼具的產品也將成為各個品牌發力的重點方向。
在這個底線之上,如何提升產品的感官體驗,始終是低焦煙發展的核心命題。筆者認為,破題的關鍵就在于通過技術創新、打破技術壁壘,從而給予消費者更多可被感知的高品質享受。在此情況下,可以進一步明確低焦煙的發展方向,即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手段,以為消費者帶來“輕松、舒適、滿足”的感官體驗和與眾不同的心理預期為結果。
強化消費者感官體驗,積極推動低焦煙技術創新。品類創新的核心,在于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低焦煙的品類技術創新,同樣應該以此為標準,讓消費者看得到、抽得著、感受得到。
創新品類+低焦是創新的主流方向
從低焦煙的市場表現來看,常規型低焦煙的銷量近些年愈發走低,而細支和中支的市場占比卻在不斷加大。原因在于當下中支和細支市場較熱、整體結構偏高、利于消費教化,各家企業和品牌在此方向的科技研發投入相對較大,而常規低焦煙結構較低、市場形象老化,品牌關注和消費受眾關注日益減弱,加之各品牌更多的從煙支形態出發來實現低焦目的,以中支和細支為載體的低焦創新更容易實現。
以南京品牌為例,南京(雨花石3mg)一問世就吸引了行業關于低焦煙創新的討論,其以新型降焦材料、升級葉組配方以及創新工藝生產技術為抓手,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一樣的低焦舒適享受。
可以說,關于低焦煙如何創新,各家品牌都有自己的思量和考慮,中支和細支煙正憑借其自身優勢逐漸成為承載低焦煙創新的新寵兒。
低焦引領品牌或將出現
從品牌發展角度來看,低焦型卷煙市場尚未出現一個能夠起到引領帶動作用的頭部品牌。曾經,無論是南京還是黃鶴樓,發展低焦卷煙更像是品牌主線道路之外的“摟草打兔子”。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場消費教化不足、市場接受度相對較低,品牌入場意愿較低;另一方面則是2010年后政策熱度退去,低焦煙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低焦煙市場進入一個相對平緩的常規增長期,品牌入場變得更加謹慎。
現如今,在歷經近十年的市場沉淀之后,低焦型卷煙已然迎來一個更加有序、前景廣闊的市場環境。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焦油量8mg及以下的低焦煙已經超過1000萬箱大關,市場盤子已經做大,不少品牌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無論是上文說到的南京(雨花石3mg)、天子(黃中支),還是在低焦煙創新做足技術儲備的長白山品牌等,都以更加飽滿熱情且理性的姿態等待入場,以期在低焦煙市場爭奪更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可以預見的是,低焦煙作為當下乃至未來幾年的一個風口,率先以科技創新實現平衡滿足感與舒適感兼具、打破低焦卷煙科技壁壘的品牌,無疑會成為特質化發展道路上的一顆新星,敬請期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