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加工信息化水平低,人工干預程度較大,控制過程不可預見……這些都曾是我們的困擾。”談到復烤均質化加工工作瓶頸時,云南中煙楚雄卷煙廠工藝技術管理員葉春文這樣說。而今,這些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
創新實用,刷新生產智能控制新記錄
立足于工藝質量提升需求和“現場管理典范工廠”創建工作,2019年,楚雄卷煙廠借助信息化手段著手建立了“初煙原料倉儲管理系統”,力求讓每一包煙包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在2019年煙葉分級和復烤加工工作中,通過群策群力,不斷推進系統分流程試運行、測試和優化,初步實現了煙葉均質化加工各工序環節精準可視且可追溯的信息化控制,改變了靠人工進行重復混配不可預見的模式。
2021年正月初九,隨著楚雄卷煙廠節后生產的順利恢復,2020烤季生產任務也已過半。通過前期周密有序的試運行準備工作,“初煙原料倉儲管理系統”自2020烤季開始全面運行,實際效果也在生產中得到了進一步驗證。在分級環節,已被在線近紅外化學成分檢測設備賦予了“身份信息”的煙包按煙堿量高、低狀態被堆放到指定貨位,由工藝、配方人員根據煙葉模塊配方進行搭配、組合,再由“初煙原料倉儲管理系統”根據模塊配方自動計算待出庫各煙堿類型的原煙數量并測算出模塊組合后的煙堿目標值,以指導和監控復烤生產,實現了分類堆垛存儲、混搭出庫的生產運行模式。
“這樣的方式,確實大大提高了煙葉復烤加工質量的穩定性和均勻性,現在復烤生產同一模塊等級不同批次間的波動得到了有效控制,模塊加工后的煙堿變異系數也實現了可預估。”復烤車間負責人馬文海談到。
“有了這套系統,實現了煙葉均質化加工各環節的信息化傳輸、控制,填補了我們廠煙葉原料至復烤加工之間信息化控制的空白,可以說是刷新了復烤質均化生產智能控制的新記錄啊!”煙葉生產質檢科負責人楊勁寒說。
緊盯細節,確保原料流程加工無差錯
那么煙包“身份證”是如何辦理的?“實名制”認證又是如何實現的?在“初煙原料倉儲管理系統”構建過程中,有兩個環節是管理的關鍵。
首先,煙葉原料經過工業分級后,堆放于預先配置好RFID標簽(電子標簽)托盤上,記錄煙葉的品種、產地、年限、原等級、分選后等級、分選班組等信息。在接下來的稱重過程中,通過稱量檢測站連接的RFID讀寫器讀取煙葉基本信息,由在線近紅外化學成分檢測設備檢測化學成分,標注煙堿等級,打印煙包標簽。此時,“身份證”即辦理完成。
接著,由堆垛人員將煙包堆碼至系統指定的堆垛庫位對煙包標簽進行掃碼,即完成第一次“身份”確認。生產出庫時,系統根據模塊組合和煙葉配比的要求,以煙葉煙堿值進行測算后生成出庫單,出庫單包括等級、批次、出庫煙包數量及垛位庫位等信息,逐包掃描出庫后按生產批次進行煙葉原料復烤生產前的煙堿預配。隨后,復烤車間根據煙葉出庫單、模塊配方單進行批次預配后投料生產,投料開包前再次進行煙包“身份”的掃碼確認。生產過程中,還將對成品片煙檢測值、批次均質與投料時批次煙堿目標均值進行對比跟蹤,及時掌握煙堿值控制的情況。
“現在各工序環節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實現了原料加工生產過程的可追蹤、可溯源,整個生產流程更加清晰、明朗,最重要的是能夠為均質化生產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使預防性均質化控制成為可能。”工藝質量科負責人王紅梅談到。
作為工廠在落實集團產品力提升工程中推動質量力持續提升的改善項目,“初煙原料倉儲管理系統”對提高復烤煙葉均質化加工控制水平有著重要意義。“但我們不會止步于此,如何把復烤煙葉均質化加工做得更加精細,將是我們持續深入研究的課題。”王紅梅表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