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煙洛陽卷煙廠任六一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精密的EPC實操平臺、智能的3D打印機、供多人討論學習的會議桌……在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洛陽卷煙廠卷包車間,有一個“人氣超高”的房間,它占地面積不大,容納的專業設施卻不少;人員規模不大,發揮的作用可不小,它就是任六一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5月,以卷包車間原電氣維修班班長任六一的名字命名。這雖然只是車間角落里的一個“小陣地”,卻在車間技術難題攻關、人才隊伍培養、創新轉型升級等方面釋放著“大能量”。
人才培養“蓄水池”
為持續強化車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室策劃并實施了頂尖人才“領航計劃”、后備人員“遠航計劃”和新員工“啟航計劃”三個人才孵化方案,因“人”制宜,分階段分層級開展培育工作,實現人才培養“精準滴灌”。
在豐富學習方式上,工作室也下了一番功夫。依托公司創新工作室聯盟平臺,工作室常態化開展“每日線上答題”“每周案例分享”“每月金點子征集”等活動,定期組織云課堂培訓,通過“線上”專業知識分享和“線下”實操案例交流,使工作室成為多渠道、廣角度交流學習的“前沿陣地”。
工作室充分發揮聯盟平臺作用,組織多名青年骨干參與跨單位師徒結對活動。結對后,雙方通過“現場授課+網絡共享”的形式,定期舉辦課題攻關、項目研討、競賽考評等專題講堂,全方位提升專業技能。
組織跨單位師帶徒活動以來,工作室共計結對師徒11人次,累計授課123課時。在教學相長過程中,共計孵化金葉工匠、河洛工匠、中原大工匠、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23人,讓工作室真正成為人才“蓄水池”。
技術攻堅“練兵場”
“1天完成設備卸車入場,4天完成對接組裝,9天實現全機組帶料運轉......”“黃金葉”(國色雙中支)落地生產總結中的一段話,概括了新設備入廠調試的效率。
2022年10月,“黃金葉”(國色雙中支)設備到廠。為確保新品順利落地生產,工作室召集車間技術人員組建突擊隊,克服疫情封閉生產等不利因素,多天駐廠、連班奮戰,制定實施“白班+二班”“外協+自主”的雙線連班方式,加快設備調試進度,在沒有任何中支卷煙生產經驗的情況下,交出了9天全機組帶料運轉的“答卷”。
“內襯紙破損這個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在一次工作室技術攻關會議上,車間負責人強調。
在ZB45包裝機五號輪完成煙包裹包前,受機器速度高、包裝輔料多、八角煙包特性等因素的影響,頻繁出現內襯紙、框架紙相關質量問題,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收到相關問題反饋后,工作室迅速集中力量開展問題研究。機械、電氣、質檢聯合攻關,研制出了一套煙包內襯紙、框架紙質量檢測裝置,對四號輪壓板處、五號輪弧形板進行改造,增加多個電感、光纖傳感器,實現煙包內襯紙破損及框架紙偏移、下陷等問題煙包的在線剔除。
隨著一個個難點、堵點問題的解決,工作室的集聚效應越來越強,人氣越來越旺,久而久之,成了“練家子”們施展拳腳的寬闊場地。
創新共享“大舞臺”
創新的本質在于解決實際問題。
工作室持續完善創新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充分發揮激勵機制作用,廣泛開展創新性活動。面對生產過程中遇到的質量瓶頸問題,工作室成員立足自主創新,根據技術需求,自發跨專業成立創新小組,取得自主創新成果24項。
協同創新與知識共享是新時代的發展趨勢。工作室牢牢抓住這一點,充分發揮工作室交流共享平臺作用,與安陽、漯河、駐馬店等卷煙廠工作室成員開展多維度技術創新,共同完成了“提高包裝機小盒密封性和降低煙支重量標偏”等技術攻關項目6項。
在多方技術資源共享互用下,原始創新、協同創新技術成果競相涌現。近年來,工作室共完成科技成果5項、技術革新項目12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2項。僅2023年就實施了“五小”項目105項,申報專利技術25項、軟件著作權4項。
此外,工作室還不斷吸收數字化相關專業人才,持續深化實際場景應用。聚焦工作效率提升,工作室開發的車間備件管理系統和數據看板即將上線運行。
再看任六一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它已經不只是局限在幾十平方米的那塊“小陣地”,它是一種傳承、擔當、創新精神的體現,驅動著車間各方面工作不斷提升,為企業智能制造升級和數據驅動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