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中煙贛州卷煙廠轟鳴的生產車間里,活躍著一支由“95后”“00后”組成的青年創新團隊。這支平均年齡27歲的隊伍中,既有計算機專業的IT達人,也有從一線成長起來的維修骨干,他們善于將天馬行空的科幻靈感轉化為實用創新。正是這群“技術極客”,通過自主研發智能防火系統、革新設備人機界面、優化數據統計體系,讓傳統卷煙生產煥發出智慧制造的新活力。
數據世界的“智子工程”
“統計臺賬就像三體世界里的地球數據,必須確保采集迅速又準確。”統計員黃雨軒這樣形容他們的工作。面對行業統計系統的快速迭代,這支年輕團隊展開了一場為期三個月的“數據凈化行動”。
在每周的“交流沙龍”上,團隊成員圍坐討論。受《三體》中智子監控地球的啟發,他們創新性地將科幻思維融入統計工作,設計出“雙保險”校驗方案:一方面開發自動校驗腳本,實現關鍵數據的實時比對;另一方面建立“雙人復核+系統校驗”機制。對近三年多項基礎臺賬以及系統功能進行“地毯式”排查,就像小說中智子能穿透物質捕捉信息一樣,自查小組精準捕捉每一個數據異常背后的原因,構建起一套可追溯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經過對三年近萬條基礎數據的“地毯式”清洗,團隊成功清除數據采集盲區,大幅縮短月度重復統計工時。
自查小組討論數據臺賬優化方向
安全防線的“水滴系統”
走進成型車間,一臺看似普通的ZL26C成型機上,安裝著一個不起眼的小盒子。就是這個被青年“技術咖”稱為水滴的智能防火報警裝置,在測試中已經成功預警潛在火情。
“傳統靠人工嗅覺發現火情時,往往為時已晚。”項目組成員之一李勇解釋道?;叵肫饎撔鲁踔?#xff0c;在一次日常團隊交流會上,大家討論到近期在看的《三體》。突然,小李想起了書中“水滴探測器”的預警機制。“書中水滴能預判艦隊動向,我們為什么不能設計一套裝置使其在陰燃階段提前預警呢?”
說干就干,團隊創新性地將熱電偶和氣體傳感技術相結合,通過數次實驗與不斷監測,精準鎖定了溫度驟升和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關鍵閾值。該裝置投用后,不僅實現了溫度監測與火情預警功能,而且有效保障了設備安全,更斬獲行業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發布三等獎。
設備新生的“面壁計劃”
在技術室里,一面寫滿公式的白板見證了青年員工們長達半年的“面壁”攻關。面對設備停產、技術資料缺失的困境,他們像《三體》中的面壁者一樣,默默破解著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這就像面壁者面對的謎題,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該從何做起。”技術骨干廖鵬說。短暫的迷茫過后,團隊進行了調整重組,將人員按照專業技能劃分為硬件組和軟件組,明確各自分工,開展“雙線作戰”。白天在成型機上進行控制功能和參數設置的準確性測試,晚上集體解析通訊協議。
“參數調整現在只需點兩下!”后備維修工何文愷興奮地展示著新開發的觸控系統。團隊將原本需要外接工控機的操作界面簡化為觸控屏直連,通過自主解析通訊協議,成功開發出直連PLC的精智屏控制系統,不僅省下單臺設備改造費用,更重要的是將故障排查響應速度從20分鐘壓縮至8分鐘,操作響應速度更是提升40%?!斑@就像給老設備裝上了新大腦?!辈僮鞴ば埣拥卣f道。
青年骨干在機臺演示人機界面系統
這支年輕的創新團隊,用“科幻思維+工匠精神”的工作方法,在半年內交出了三份亮眼答卷:數據校驗系統讓管理更精準,防火裝置讓生產更安全,人機界面讓設備更智能。這群年輕的“技術咖”也將繼續用行動證明,在制造業的土壤上,科幻的種子也能開出創新的花朵!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