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時代,“大數據”“智造”成為制造企業發展升級的“主旋律”。
近年來,云南中煙紅云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堅決貫徹落實行業數字化轉型戰略,以業務管理為驅動,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遵循標準先行的原則,自上而下實現“業務管理、標準規范、信息平臺”的統一,將各工廠數字化創新成果集成至集團數字化應用平臺中,不斷豐富應用場景,基本形成了一套以“戰略、人才、平臺、應用”為核心的數字化轉型閉環模式,持續有效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
布局——解決數字化轉型該往哪里走的問題
數字化的道路如何走,路徑很重要。
“破題的第一步,是先要找準問題。”紅云紅河集團信息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以數字化轉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紅云紅河集團以問題為導向,清醒地認識到與先進企業的差距、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在深入調研、座談以及集團各部門、各工廠工作人員進行“頭腦風暴”的基礎上,一個涵蓋組織架構、應用場景、管理能力等多維度的“問題清單”形成,找出“統籌性不足”“系統性不強”“數據治理缺失”“數字化氛圍未形成”等六大方面短板。
瞄準短板與需求,他們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企業特點的數字化轉型道路,通過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在強化組織方面,紅云紅河集團成立數字化轉型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信息部牽頭,企業管理部、人力資源部、生產管理部、裝備技術部、工藝質量部等有應用開發需求的業務部門負責人和各工廠相應業務的分管負責人共同參與的管理架構。
據紅云紅河集團信息部負責人介紹,數字化轉型工作領導小組自2023年5月成立以來,從頂層規劃著手,確保數字化轉型與集團的整體戰略緊密相連,明確其在集團發展中的重要性,并通過頂層設計,制定清晰的轉型藍圖和實施路線圖。
在完善制度方面,紅云紅河集團制定關于深化工業數據應用、推動集團數字化轉型的工作實施方案,以業務管理為驅動,以現有的工業數據為基礎,立足自主開發集團統一數字化應用平臺,構建數據共享創新應用機制,提升信息化自主可控核心能力。
在管理應用方面,紅云紅河集團逐步將生產、質量、設備等業務條線數據分析應用需求以專項任務的形式在平臺中構建數字化應用,對各類工業數據按管理需求歸集處理,充分發揮工業數據的潛在價值。遵循集團統一技術標準,各工廠開發的創新應用可接入集團數字化應用平臺,并可在各工廠間相互推廣,實現集團數字化應用的“共享”與“眾創”。
經過一系列探索,紅云紅河集團明確“管理驅動、信息支撐、標準先行、自主創新、共享眾創”五個原則,形成了“數字化戰略是方向、數字化人才是基礎、數字化需求是關鍵、數字化平臺是支撐、數字化應用是載體”的總體思路,從方向、基礎、支撐、載體等維度夯實企業數字化轉型基礎。
搭臺——解決數字化場景應用如何落地的問題
主屏幕上,生產設備以3D數字建模的形式立體呈現,每一個齒輪的嚙合、每一條管道的走向都與現實中的設備毫無二致;輔屏則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哨兵,實時展示著機臺的產量、能耗、工藝參數等動態數據。這是記者近日在曲靖卷煙廠看到的情景。
“這個數據面板就像有一雙‘數字慧眼’。”操作人員輕觸屏幕,對記者介紹說,每當系統觸發預警時,維修人員就會迅速抵達現場完成設備維修和調整。曲靖卷煙廠通過數字技術對設備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精準建模與動態模擬,真正實現“虛擬感知現實”。
在昆明卷煙廠精品制絲車間,數字化模型與生產現場實現了無縫對接,操作人員只需在“數字駕駛艙”內輕點鼠標,即可啟動與控制整條生產線,實現了“一鍵掌控全局”的智能化生產模式。在“大重九”專線,數字孿生技術將自動化生產推向了新高度,通過全流程的數字化模擬與優化,實現了全自動生產,讓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得到“雙提升”。
這些“數字場景”,正一步一步將“智造”變為現實。
“以信息化平臺眾創機制為依托,我們的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信息部負責人介紹道,紅云紅河集團從頂層設計入手,構建了“集團統籌、工廠落地、技術引領、數據驅動”的數字化轉型格局。
在打造“數字場景”的過程中,“應用”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我們的每一個數字化場景應用落地,都是為了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紅云紅河集團信息部工作人員李達說。
電梯管理一直是紅云紅河集團特種設備管理的難點之一。近年來,物流中心在以數字化轉型提升管理效率的過程中,以管理要素明確的電梯等特種設備為抓手,通過自主研發數字化應用,將集團特種設備位置、管理人員信息、維保計劃等納入數字化平臺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實現生產制造的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紅云紅河集團認真貫徹全國煙草生產經營管理一體化平臺建設要求和云南中煙網信工作規劃部署,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5G等新技術與生產制造的深度融合,在6家工廠部署5G網絡和云邊融合架構,降低了投資成本和管理復雜度,同時顯著提升了云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和響應速度。
延伸——解決數字化平臺誰來支撐的問題
“評價依據支撐不足、業務分析應用薄弱、數據追溯難度大……”紅云紅河集團數字化應用職工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劉智宇指著投屏上顯示的設備管理痛點說,“破題關鍵在于實時數據采集與數字建模。”
面對屏幕上的問題清單,創新工作室成員迅速進入“頭腦風暴”模式:“全機型數字模型要覆蓋每個傳感器點位”“預警機制需嵌入生產全流程節點”……工作室內討論聲此起彼伏,團隊成員圍繞“卷煙設備凈效率監視平臺”課題展開深入探討。
這一幕是紅云紅河集團數字化轉型在基層實踐的生動縮影。
2023年9月,紅云紅河集團成立數字化應用職工創新工作室。這個面積不大的工作室成為技術交流、創新實踐、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
該工作室創新性地采用“自主創新+快速賦能”模式,由集團統一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構建數字化平臺支撐體系,工作室成員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和自主開發數字化應用,進行低代碼開發。
“傳統的軟件開發周期長、成本高、技術要求高,低代碼平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即使是非計算機專業出身的業務人員,經過3個月的培訓也能開展應用開發工作。”李達介紹說。
事實上,創新工作室的高效攻堅,得益于紅云紅河集團在人才培養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近年來,紅云紅河集團構建“集團總部—生產廠—車間”三級人才培養架構,將集團總部作為人才培養的“總指揮部”,將生產廠作為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將車間作為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多點發力推進人才梯隊建設,暢通員工成長通道,選拔管理型、技術型和創新型人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動力。
攻堅項目不僅是人才成長的“孵化器”,也是人才庫的“蓄水池”。在攻堅項目中表現突出的員工被選拔進入人才庫,作為新的項目骨干促進人才培養,形成“以項目育人才、以人才促項目”的良性循環。
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支撐,紅云紅河集團數字化人才庫以“普遍參與、分類分級、定向培養、實踐導向”為建庫原則,打破崗位、專業、年齡限制,聚焦系統開發、網絡安全兩大專業方向,劃分高級、中級、初級三個層次,構建起立體化人才儲備體系。目前,首批高級和中級人才已成功入庫,并實施動態調整,確保人才進退有序。
此外,在人才評價機制方面,紅云紅河集團堅持以能力和業績為核心導向,構建科學合理的多元化評價體系。評價標準不僅注重考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注重考察創新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紅云紅河集團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努力已初見成效——在第二屆云南中煙信息化崗位技能競賽中,紅云紅河集團獲得兩個第一名、兩個第二名、兩個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在第三屆“鼎新杯”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征集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匯聚數字動能,插上騰飛翅膀。從管理端的數字化平臺到車間里的“數字場景”,紅云紅河集團勾勒出工業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圖景。數字化不再是停留在紙面的規劃,而是融入每個生產環節的“神經脈絡”。面向未來,紅云紅河集團表示,將以數字化發展為依托,在數據驅動、人機協同、場景應用的新賽道上深耕細作,努力書寫更多“數智”新篇。
記者手記:突出“應用為王”打造“數字場景”
杜星霖
從統一平臺的推進實施到業務條線的自主研發,從聚焦服務到著眼應用,數字化、智慧化已成為云南中煙紅云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采訪中,紅云紅河集團信息部負責人反復強調:“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用是重中之重。通過打造滿足各業務部門和各工廠需求的‘數字場景’,我們以落地為準則,全面賦能管理和服務。”
“應用為王”,需要具備系統思維。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只有用線串起,才能成為項鏈。缺乏系統思維和科學謀劃,數字化轉型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紅云紅河集團以問題為導向,深入調研,明確“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經過系統謀劃,他們形成了涵蓋組織架構、應用場景、管理能力等多維度的“問題清單”。在“問題清單”的基礎上,紅云紅河集團著眼關鍵領域,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形成了“數字化戰略是方向、數字化人才是基礎、數字化需求是關鍵、數字化平臺是支撐、數字化應用是載體”的總體思路,從方向、基礎、支撐、載體幾個維度夯實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基礎。
“應用為王”,需要做好共享眾創。小溪匯集,才能成為江河。紅云紅河集團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明確數字化轉型“管理驅動、信息支撐、標準先行、自主創新、共享眾創”五個原則。其中,“共享眾創”成為其成果迅速轉化落地的方式之一。無論是數字孿生技術還是打造精品車間,無論是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還是一鍵啟動的“數字駕駛艙”,這些“數字場景”打造成功后,紅云紅河集團信息部抓緊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共享場景”,根據各工廠實際進行相應推廣應用。比如,在電梯管理過程中,紅云紅河集團物流中心通過自主研發數字化應用,將電梯管理涉及的特種設備位置、管理人員信息、維保計劃等納入數字化平臺管理,迅速總結提煉形成相關數字化管理辦法,在各工廠進行推廣。
“應用為王”,需要人才隊伍支撐。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數字化轉型而言,打造一支高效能、高素質的數字化人才隊伍至關重要。基于此,紅云紅河集團將集團本部作為人才培養的“總指揮部”,將生產廠作為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將車間作為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聚焦人才鍛煉,他們成立了數字化應用職工創新工作室,采用“自主創新+快速賦能”模式,由集團統一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構建數字化平臺支撐體系,工作室成員在此基礎上自主創新、開發數字化應用,實現低代碼開發的目標;聚焦人才成長,他們多點發力推進人才梯隊建設,暢通員工成長通道,選拔管理型、技術型和創新型人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動力;聚焦人才孵化,他們注重項目實戰,將攻堅項目打造成人才庫的“蓄水池”,在項目實戰中表現突出的學員被選拔進入人才庫,作為新的項目骨干促進人才培養,形成“以項目育人才、以人才促項目”的良性循環。
突出“應用為王”,打造“數字場景”,在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紅云紅河集團努力探索、開拓奮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智慧之力將如點點星光,最終匯聚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能。
昆明卷煙廠數控中心。
技術人員通過數字化平臺查看生產運行情況。
創新工作室成員在進行“頭腦風暴”。
車間操作人員認真查看設備生產參數。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