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8日,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紅河卷煙廠動力車間兩臺天然氣鍋爐累計供汽21萬噸,等效減排二氧化碳1.26萬噸——相當于7000畝森林一年的碳匯量。這是紅河卷煙廠新產區投產四周年之際交出的綠色答卷。
紅河卷煙廠1#、2#天然氣鍋爐。孔德亮 攝
數字背后是1460天的日夜堅守,這個看似尋常的鍋爐房,每天都在上演著能效革命的“馬拉松”。
平衡的打破與重構
紅河卷煙廠新產區投產以來,一共配置兩臺25噸的天然氣鍋爐,兩臺鍋爐以一用一備模式,一直保持91%熱效率運轉。
2024年9月,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紅河煙葉復烤有限公司新廠區投產首日,動力車間鍋爐操作間的警報聲刺破了往日的平靜。在雙爐并行的負荷沖擊下,效率驟降至84%。
鍋爐運行班組在研究運行方案。尹萍 攝
“必須盡快找出最優運行方案!”班長孔德亮目光緊鎖屏幕,沉穩卻透著緊迫。
班組迅速行動,“每半小時調整一次負荷,每次增幅5%。”在孔德亮的指揮下,班組師傅們密切配合。
“88%、89%、90%……有了!”經過反復驗證,師傅們找到規律,當鍋爐燃燒負荷控制在80%-90%區間時,熱效率達到峰值。
峰值找到了,但如何確保雙爐運行時都能穩定在這個黃金區間?
一場激烈的討論隨之鋪開。“一臺固定在高效區間,另一臺用供汽壓力動態調節!”,這一方案得到一致認可。
參數調整、數據記錄、效率比對……
很快,操作間里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142組參數在計算機上交織成一張尋找最優解的精密蛛網。
多次調整與驗證過后,黃金配比終于浮出水面:1號爐以85%負荷穩定輸出;2號爐則化身敏捷的短跑選手,通過壓力實時補償調節。
“85%+動態跟隨!”隨著最后一道指令落地,系統效率奇跡般回升至90%。
與時間博弈的設備維修醫生
產能需求迫使兩臺鍋爐持續運轉,維保工作必須在短暫的停機間隙“見縫插針”——每一次檢修都像一場精密的手術,分秒必爭。
維修組長李應鴻緊盯排期表,上面密密麻麻標注著關鍵節點。
機修工正在對鍋爐進行內檢。尹萍 攝
鍋爐內檢,是鍋爐一年一度最大的“體檢”項目。鍋筒人孔一開,熱浪撲面;“探傷員”蜷身鉆進狹小空間,毫米級檢測;燃燒器拆解后,每個零件有序排列,快速診斷……
維修組像一支隨時待命的手術團隊,工具、備件、人員提前就位。每一次的高效維保,都是在為這場綠色長跑清掃障礙。
夯實基礎,鍛造綠色攻堅鐵軍
在能效革命的賽道上,車間構建起一套科學的基礎管理體系。
“設備可以更新迭代,但經驗必須沉淀下來。”車間主任在工藝手冊編審會上強調。
設備工藝手冊。尹萍 攝
由技術骨干組成的專項小組耗時半年,將鍋爐啟停操作、負荷調節、故障處理等30余項關鍵工藝凝練成《工藝手冊》和《知識資源庫》,成為操作人員的“綠色指南”。
維修團隊同步推出《設備維修手冊》,細化100余個檢修節點的技術標準。
紅河卷煙廠3#天然氣鍋爐已安裝就位。尹萍 攝
近日,3號天然氣鍋爐(15t/h)已安裝就位。兩用一備、輪換維護的模式即將到來。
鍋爐房里,三臺鍋爐并肩屹立。操作間里,跳動的數字仍在續寫綠色新篇。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