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研究中心(URMC)從對成年人和兒童進行的兩項調查數據中看到,不論是成年還是未成年煙民,不論吸電子煙還是普通香煙,都普遍存在腦霧癥狀。
腦霧(mental fog)指的是一種難以集中精力、好忘事、無法果斷做出判斷的一種亞健康的腦力狀態。之前一些研究發現了電子煙對動物大腦功能產生的影響,這是第一份在人體上發現這種關聯的研究。
這份在《煙草引起的疾病》(Tobacco Induced Diseases)和《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都獲得發表的研究,從兩份全國范圍的調查數據中進行分析。一份是對1.8萬名初中和高中生進行的調查,另一份對超過88.6萬人進行的電話調查。
兩份調查的問題類似,詢問受訪者關于吸煙和吸電子煙的習慣,以及記憶力、注意力這些腦力狀態。
兩份調查顯示,不論受訪者年齡,吸煙者都更可能具有大腦亞健康的問題。而且這些人當中,吸普通香煙和吸電子煙的人們,出現腦霧的概率差不多,都明顯高于不吸煙者。
對青少年的那份調查還發現,在8歲~13歲之間就開始使用電子煙的未成年人,比14歲之后開始吸食電子煙的人,更容易出現腦霧問題。
研究負責人URMC的助理教授李冬梅(Dongmei Li,音譯)說:“隨著青少年吸電子煙比例的增加,這很讓人擔憂,意味著我們需要更早進行干預。在初中或高中才開始干預可能已經太晚了。”
青少年時期是大腦功能發育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對于復雜的腦力勞動。研究人員認為,這個階段青年人的大腦功能更容易受到尼古丁的影響。
雖然電子煙比起普通香煙少了一些有害的化合物,但是尼古丁的含量一樣甚至更多。
不過這兩份研究稱,雖然看到電子煙和大腦功能兩者存在明顯的聯系,但是不能確定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也就說,有可能是吸煙方式遞送尼古丁導致大腦功能障礙,也有可能是有腦霧癥狀的人才更想通過吸煙的方式緩解他們的癥狀。
研究者表示,他們將繼續追蹤這些兒童和成年人進行后續研究,查明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