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劑量足夠高,尼古丁可能通過所有接觸途徑都具有急性毒性,但由于數據的差異,確定其毒性的真實程度具有挑戰性。2014年,Bernd Mayer強調了普遍接受的尼古丁致死劑量與記錄在案的尼古丁中毒病例之間的差異。檢查這些意外口服攝入的案例研究為我們確定尼古丁毒性時提供了另一個考慮的數據點。
在這篇文章中,合同研究組織(CRO)和科學咨詢公司布勞頓(Broughton)的毒理學管理顧問利比·克拉克(Libby Clarke)解釋了制造商如何理解口服小袋和其他含尼古丁產品的真正影響。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以及其他來源的報告稱,口服尼古丁的致死劑量約為60毫克。雖然被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和其他監管機構廣泛接受,但這一數值是從19世紀兩個人進行的一系列自我實驗中得出的,這些實驗報告了非致命的副作用。
梅爾估計,基于20%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線性動力學假設,60毫克的尼古丁劑量將使血漿濃度約為0.18毫克/升。梅爾引用的致命尼古丁中毒案例表明,血液中尼古丁的致死濃度要高得多,約為每升2毫克,相當于血漿中每升4毫克。許多現有的案例研究都包括兒童和嬰兒意外攝入的數據,與未接觸尼古丁的成年人相比,兒童和嬰兒的致死劑量可能更低。
個體所能承受的尼古丁含量存在顯著差異,而非吸煙者所能承受的尼古丁含量上限范圍很大,而不會產生不良反應。研究表明,耐受性隨著尼古丁產品的反復使用而增加,但耐受性增長的速度取決于尼古丁使用的頻率、全身吸收的量和個人基因。
研究挑戰
了解尼古丁的毒性對于確定與某些產品和濃度相關的副作用的可能性至關重要,但研究是有限的。在不吸煙者身上測試尼古丁毒性是不道德的,而且少量或非日常尼古丁使用者的耐受性可能較低,這使他們面臨出現頭暈、惡心和嘔吐等不良反應的更高風險。另一方面,吸煙的人大腦中的受體表達上調,這意味著與不吸煙的人相比,有更多的尼古丁受體可以結合尼古丁。因此,在不吸煙者中產生不良反應的較高水平的尼古丁通常需要滿足常規吸煙者的渴望。
成年尼古丁使用者的耐受性差異很大,這使得制造商很難確定其產品中尼古丁毒性的閾值。與此同時,不建議將兒童的研究結果推斷為成人,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代謝能力會有所不同。即使在成年人之間,新陳代謝效率也存在巨大差異,這限制了推斷。
了解尼古丁的影響
一種選擇是制造商審查案例研究,對報告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上市后監測(PMS),并使用調查來了解消費者使用情況和尼古丁傳遞的主觀有效性。例如,Massen等人(2020年)評估了報告與意外或故意攝入含尼古丁電子液體相關的臨床癥狀和結果的案例研究,在歐盟,含尼古丁電子液體的含量限制在每毫升20毫克。Gerdinique C. Maessen等報道存活組的最高血漿尼古丁濃度為0.8 mg / l。相比之下,死亡患者的最低血藥濃度為每升1.6毫克。
另一種方法是與CRO合作,對吸入產品進行溶解、氣溶膠表征和藥代動力學研究,以了解提供給使用者的尼古丁水平。cro還可以在受控條件下進行行為研究,以了解某些產品的使用模式,以及人群樣本中使用的產品和優勢。
在開發口腔袋時,制造商必須遵守一些市場開始引入的監管準則。尼古丁從眼袋穿過口腔膜的轉移速度是使用者產生不良反應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制造商應該考慮尼古丁強度的范圍。溶出度研究和臨床研究可以提供有用的數據來了解尼古丁暴露,案例研究和經前綜合癥也可以提供有價值的見解。與能夠進行此類研究的CRO合作是了解產品安全概況的有效方法,也是制造商產品管理和注意義務責任的一部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