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把微型高頻低振幅振動機的頻率設置到60赫茲,再來看看梗簽分離的效果如何,爭取到下周能進行第一次效果評價?!?1月9日,在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卷煙廠制絲車間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里,首席技師羅民一邊接通電源預熱設備,一邊對同是首席技師的俞大祥說。
在上周的工匠會診會議上,工作室的全體人員針對切梗機切梗絲效果進行了技術研討,并制定了三項改進方案,現在正在集中進行生產測試跟蹤。
羅民和俞大祥所在制絲車間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創立于2015年。當年,為充分發揮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引領作用,武漢卷煙廠以高技能人才為領頭人、以多元結構技術人才為智囊團、以車間青年骨干為生力軍,在制絲車間創建了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之后,以產業化需求為目標,以前沿技術研究為核心,通過引導技術創新、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升級,推動了科技實力由點上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轉變,有效提高了企業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今年以來,面對企業品牌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實際,武漢卷煙廠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硬道理,堅持依靠創新帶來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他們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發展導向,推動制絲車間勞模(技師)工作室向產教研深度融合、一體化創新推進的技術平臺轉變。在這一目標的引領下,工作室定期開展旗下品牌活動——工匠會診,以研討會、診斷會、評審會的形式,掀起頭腦風暴式攻關交流,聚焦生產實踐,破解生產難題,為生產運行提供技術支撐。
與此同時,工作室還充分發揮在科技創新中的帶動作用,以“教”為抓手,創建《制絲現場小百科》特色科普平臺、打造《十分鐘課堂》創新培訓模式、引進3D打印技術提升對策落實與成果轉化能力,實現“知本”與“資本”的有效對接;以“產”為目標,圍繞設備技術重難點,聚焦質量目標完成及質量意識提升,開展專業競賽、技能比武,激活創新原動力,補齊“做不到”的技術短板,攻克“做不精”的質量難關;以“研”為核心,打破專業壁壘,實現機械、電氣技術人員一體發展,工藝、設備技術深度融合,抓好產業創新聯盟建設,專注科研與跨界思維深度融合。
在武漢卷煙廠的的全力支持下,制絲車間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今年攻克了一批產業技術難題,獲得管理創新優秀項目成果4項,技術創新優秀項目成果39項;培養了一批能夠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匹配企業高素質發展的“種子型”人才,培養煙機設備維修技師23人,操作技師5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