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福建南平邵武市沿山鎮煙葉試驗大棚里,首次在南平試種的雪茄煙已成苗待栽。一位瘦高、黝黑的工作人員穿梭其中,拿著筆記本,不時記錄著。
他就是邵武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技術推廣站的負責人——李小龍。
“我不會‘無影腿’,只有‘泥巴腳’,也不會‘金鐘罩’,只會‘做圖表’。”與家喻戶曉的“功夫巨星”同名,現在,李小龍也時常這樣打趣自己。
2003年,李小龍大學畢業后,便投身煙草科技事業,成為邵武煙草剛成立的煙葉技術推廣站的實驗員。
雖然不會“真功夫”,但對科研,他肯下“笨功夫”,一路走來,從科研“新兵蛋子”成長為“研發老兵”。
腳下有泥土,研究才靠譜
入職時,同事們對李小龍的印象是:個子很高。
如今,同事們對李小龍的評價是:很高、很黑。
“一定要去田里?!边@是李小龍對自己,也是對目前推廣站所有實驗員的要求。在他看來,“有時僅依靠數據是不夠的,數據只是‘骨架’,并不能看清全貌,要到大田親眼看到煙株長勢、葉片形態,并且用文字記錄下來,才能‘有血有肉’”。
2012年,“煙草GAP管理”在邵武開展試點工作,李小龍走遍試點區域的30余個種煙村、2萬多畝煙田,查看煙葉生產情況,向煙農、煙技員了解生產種植的時節、用肥、各項農事操作等細節。當地煙農說,經??梢钥吹剿自谔镞?#xff0c;在筆記本上涂涂寫寫。他說,科研和藝術創作一樣,靈感來了要馬上記錄下來。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梳理、總結了邵武煙區20多年生產實踐的《邵武市烤煙GAP管理體系》順利誕生。
該體系在2019年順利完成了項目鑒定,得到鑒定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項目在RFID電子標簽收購信息系統、二維碼煙葉質量信息化追溯方面具有創新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多年來,李小龍堅持每周至少去試驗田2次,至今仍然保持著到現場觀測的習慣。
“十年前,條件跟現在沒法比,我們就在鄉下與煙葉為伴,吃在一起,住在一起?,F在條件好了,我們更要經常去現場,這樣才能盡可能多地掌握相關信息?!崩钚↓垖Υ筇铿F場有著格外的堅持。
白天試驗田觀察,晚上辦公室研究,多年來,李小龍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科技成果。2016年至今,他完成科技論文130多篇,CN刊物發表論文15篇(核心期刊13篇),取得實用型專利授權14項。“高莖壯苗培育技術”獲得全國煙草行業第二十三屆QC成果一等獎。
肩上有責任,精細有保證
“龍哥經常告訴我們,做科研要做到‘精’和‘細’?!睂嶒瀱T羅會坤說道。
設計實驗方案時,李小龍會花很長時間思考,考慮各種變量和影響因素,不斷設計完善實驗記錄表。實施過程中,他要求實驗員嚴格按照方案進行農事操作。采集數據時,他都會再三核對,確保結果真實、準確無誤。
在他看來,每次做課題都是一個探尋、蛻變和成長的過程。雖然也會遇到實驗結果不理想的情況,但不應遇事淺嘗輒止、遇險即退,科研就是要越是艱險越向前。
2014年,邵武市沿山鎮建成煙蚜繭蜂繁育基地。李小龍成為南平煙區繁蜂治蚜技術推廣骨干之一。
如何讓煙蚜繭蜂在溫度偏低、濕度高的閩北冬季繁蚜,成為一道難題。
隨著溫度一天天降低,李小龍時常在大棚里面發呆,茶飯不思,越發焦急。大家都說他像產房外等待孩子們呱呱墜地的父親。
他構想了多種方案,最終采用大棚加熱系統,有效提溫降濕,提高了蚜繭蜂的繁育速度,順利完成煙蚜繭蜂治蚜技術100%全覆蓋到煙田的目標并大面積輻射到大農業,同時,也為周邊縣市煙田和大農業提供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服務。
他坦言,“煙蚜繭蜂能順利繁殖,自己像當父親一樣開心?!崩钚↓堈f。
心中有擔當,助農有力量
作為最基層的煙葉技術科研機構,解決當地煙葉生產中的難題是技術推廣站重要工作之一。
2013年,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在邵武市沿山鎮建立煙葉基地單元。技術推廣站與工業企業聯合開展讓煙農種出“高濃度、高香氣”上部六片煙葉的課題。
“濃香”的“上六片”,成熟度是關鍵。當煙田里的煙葉由綠變黃,何時最適宜采收讓許多煙農犯了愁。
李小龍經常在田間觀察煙葉,回到辦公室就開始查找文獻。終于,在大農業果樹測成熟度的案例中,他找到了合適的工具:SPAD葉綠素測定儀。
由此,邵武煙草推行“上六片”一次性成熟采收技術,應用SPAD數字化成熟度標準,加強了成熟度管控。
“煙技員拿它在我們家煙田上部葉上‘嘀’一下,就出來一個數字,數字達到采收成熟度要求,就會給我們開采烤通知單,解決了我們不知道何時采收的大難題。”沿山鎮古山村煙農何治國說。
經過多年的通力合作,邵武“上六片”煙葉的品質得到工業、商業和煙農三方認可。
2015年以來,河南中煙所收購的福建邵武特色上部煙葉中,上等煙比例實現六連增。2020年,上等煙比例高達85.3%,助力煙農增收250余萬元。
“做研究,過程雖枯燥,但成果應用能提升煙葉質量,幫助煙農增收,就覺得一切都值得。比起課題獲獎,成果被推廣讓我更開心。”李小龍談起科研成果,眼睛閃爍著光芒。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