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9點左右,在山東五蓮縣岳莊育苗點,五蓮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技員李慶財正與蓮西煙農專業合作社岳莊育苗專業隊隊長潘為仁交流育苗棚溫濕度管理問題。潘為仁從事育苗工作多年,經驗豐富。
五蓮縣局(分公司)煙技員李慶財通過手機查看育苗棚溫濕度。
“老潘,你看棚里的溫度,剛過10分鐘就升高了2攝氏度,升溫速度比平時快了不少。這周都是晴天,小棚棚膜一定要提前揭,大棚也要提前通風,尤其上午10點到下午2點要加大通風力度。”李慶財指著手機屏幕對潘為仁說道。
“沒想到它這么厲害,上次突然響個不停,原來是溫度高了在報警。”潘為仁指著一號棚里的智能溫濕度計對李慶財說。
五蓮煙區2016年引入漂浮育苗技術,經過多年探索實踐,煙技員和育苗專業隊隊員漂浮育苗管理經驗越來越豐富,同時取得了不少創新成果。如可拆卸式漂浮育苗池框、往復式壓播種機清掃裝置、漂浮育苗加肥增氧機、D型棚簡易快速遮陰技術、棚膜冷凝水收集裝置等。
五蓮春季晝夜溫差大,育苗期間,夜間溫度低于10℃的天數占比達三分之二,不利于煙苗生長。為了解決晝夜溫差大的問題,五蓮煙區實行大棚套小棚的二膜保溫方式,同時在苗盤上方再覆蓋一層透氣效果好的棉布,盡可能給種子萌發和煙苗生長提供有利環境。該方式效果較好,但對育苗管理精度要求很高,在2016~2018年,各育苗點發生過多起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種子不發芽和煙苗熱害現象。
鑒于此,五蓮縣局(分公司)于里煙站站長盧愛義帶領技術人員開展了《育苗大棚智能化管理的初步探索與應用》課題研究,確立了“智能溫濕度計+遠程監控”漂浮育苗溫濕度管理模式。
以前育苗,煙技員需要每天到育苗大棚實地查看棚內溫濕度,不僅工作強度大,而且存在滯后性,難以做到全天候實時掌控大棚溫濕度。該模式實施后,煙技員可以實時遠程查看苗棚溫濕度和棚內操作情況,大幅提高了管理精度,運行以來,育苗棚未發生熱害現象。
“岳莊育苗點溫濕度管理模式值得推廣。在此基礎上,可以打造一個育苗大棚溫濕度管控平臺,這樣可以打通全縣各育苗點數據,形成相互監督的氛圍。”五蓮縣局(分公司)副經理邱詢學在一次煙葉生產工作座談會上說道。
今年,五蓮縣局(分公司)結合實際需求,經過多家比對后采購了一批智能溫濕度計。該產品使用物聯卡上傳數據,可實現微信和現場報警,而且技術人員通過微信小程序可實時查看育苗棚數據。智能溫濕度計在多個育苗點投入使用后,溫濕度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老李,現在漂浮育苗技術比較成熟了,熱害基本沒發生過,但還存在一定風險。一到晴天我就擔心小棚棚膜揭晚了。每天來回揭蓋小棚棚膜太費工費時了!”在一次晨會上,盧愛義對李慶財說。
“風險確實存在,來回揭蓋棚膜的間隔時間太長,難免會出現管理漏洞,要是能把小棚取消就好了。”李慶財答道。
“小棚取消不符合我們當地的實際,倒是可以改變小棚膜的材質。我通過分析溫濕度歷史數據,發現晚上8點以后小棚內溫度和小棚外基本一樣,這時棚膜基本不發揮保溫作用。”一旁的煙技員宋時順說道。
“去年我們把苗盤表面的棉布換成了白色無紡布,透氣又防水,效果不錯,要不我們今年試試用無紡布代替小棚上的塑料膜?”盧愛義接著說。
“我看行,下午我就去幾個苗池做實驗。”李慶財興奮地說道。
說干就干,他們很快把想法變成現實。從目前數據來看,使用無紡布代替小棚塑料膜的做法是成功的,無紡布透氣性較好,小棚內外溫差最高只有4攝氏度,煙苗小十字期前基本不用來回揭蓋。與傳統的塑料薄膜相比,使用無紡布蓋棚的苗床出苗率提高了2%,人工成本降低了75%,物料成本降低了近80%,同時有效避免了滴水濺盤導致的煙苗缺失問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