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煙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德昌復烤廠自主設計、聯合研發的煙箱自動套箱設備成功運行,為四川省打葉復烤企業首創。截至目前,該設備運行近120小時,有效滿足12000kg生產線對成品煙箱的需求,煙箱破損率0,運行良好。當看著一個個煙箱從套箱機內緩緩“走出”,復烤車間副主任陳華興及其技術團隊中的每一個人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研發自動套箱機前一直使用人工裝箱。
在預壓打包工段,工人們正抬起紙箱,費力地把它撐開,然后套上內箱……直到送上生產線,整個過程用時3分鐘。采用人工手動裝箱方式,每班需4個人操作,三個班生產需12人,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作業強度大,還存在遺漏風險。
陳華興在檢測配置電器模塊。
陳華興通過市場調研后發現,如果購買成品裝箱機,費用要比自主研發高出50%,不但前期投資較大,而且需要對現有打包設備進行較大改動,安裝好后還可能會影響成品片煙包裝。
“能不能自主研發一臺設備呢?我們的力量能不能完成這樣的工作?萬一失敗造成損失怎么辦?”陳華興反復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向廠班子做了匯報。
經過分解工作流程、借鑒成熟產品分析后,陳華興技術團隊進一步論證了研發套箱機的可行性,并初步確定了以“自主設計+聯合研發”的模式開展項目攻堅。
由于是完全自主設計,并且缺乏整臺機器的設計及制造經驗,陳華興技術團隊遇到了很多困難,每一個部件都需要細化到圖紙上,每一個機器的動作都需要反復測試,而每調整一次設計方案,都需要10余次的論證和實踐。
“內外箱組合定位精度偏差過大、設備動作間斷較長造成作業效率低......,這些問題是目前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針對問題,陳華興技術團隊多次前往設備廠家跟班學習,并反復交流試驗。那些時間里,他們廢寢忘食,有時為了攻破一個技術壁壘,白天黑夜連軸轉,就是這種拼搶的精神硬是將研發時間縮短到僅僅7個月。期間,團隊成員面對困難,勇于突破創新,攻克了尺寸檢測、開箱裝置、自動診斷、故障報警等方面數十個難題,有多少次失敗后的推倒重來,他們已記不清了,只有桌子上那一堆堆的設計圖紙記錄了他們的創新歷程。
研發過程中,德昌復烤廠以“師帶徒、匠帶兵”活動為載體,以機電研究室創新平臺為支撐,通過“黨建+項目”的形式,組織車間黨員、技術能手、青年骨干成立課題攻關組,明確人員分工,全面滲透到項目研發各環節。
經過7個月的奮戰,陳華興技術團隊將這臺自主研發的裝箱機小心翼翼抬到了預壓打包機組旁邊,車間所有人都圍觀過來,一睹這臺新設備的風采。看到一個個紙箱順利推送至打包機,大家都由衷感嘆團隊的創新能力。自動裝箱機投入使用后,平均抓取頻率達50個/小時,工作效率提升20%,有效保障了生產連續性。同時,裝箱人工成本減少50%,操作工勞動強度也大幅減低,包裝紙箱更加清潔,完全達到預定設計目標。
“要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環境,充分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凝聚廣大員工的創新智慧和創新力量,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的有益探索和大膽嘗試,才能在新發展格局下謀求新作為。”四川煙葉復烤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桂冬多次在會上強調。
機電研究室創新平臺成為了德昌復烤廠的一個創新孵化器,一個個技術成果從這里被研發和應用,全廠上下燃起了一股創新熱情,很多部門都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初步形成了“以平臺為支撐”的融合創新體系,不斷催生高質量發展動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