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魚躍,繪就綠色新畫卷,自主研發的廢水COD快速檢測設備測量過程僅需1分鐘,檢測效率提高 99.44%。
百品千條,激揚市場生命力,數字化產品研發助力市場拓展,已為國內16家工業公司提供定制化服務,研制樣品上百款。
園區車間,澎湃創新精氣神,數字技術專利授權量32項,同比增長15%,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一幅高端產品省外市場“生根”美、智能制造生產美、智慧減排生態美——“三生三美”的斑斕畫卷正在新業薄片公司徐徐展現。
新業薄片公司造紙法生產線。熊晨子攝
以智謀質,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產品價值實現
新業薄片公司技術中心實驗室,幾名技術員正圍在電腦前討論產品調香方案,鼠標發出“咔噠”一聲清脆響聲,數字化調香系統的頁面瞬間刷新,揚眉瞬目間,查詢的香料信息已經條目清晰地展現在屏幕上,存放位置、香料風格、添加比例等詳細信息一目了然。一番討論后,根據系統里的香料編碼,一位高瘦、戴眼鏡的技術員快速從庫房編碼位置取出香料,幾人隨即進入緊張的實驗環節。
技術研發人員實驗環節。雷夢恒攝
“借助數字化調香系統、數字化原料配方庫等研發平臺,可以秒為單位從上萬條產品研發數據中查詢到你想要的數據,為高端定制化產品提供可能。”新業技術中心研發人員陳一楨介紹。
2023年,新業薄片公司立足自身發展需要,堅持“高端、高結構、高價值”,構建“1+2+N”產品矩陣,緊跟市場變化,滿足客戶多樣化定制需求,提升產品供給質量。
但市場瞬息萬變,面對復雜的定制化流程,高端化這一步應該朝哪兒邁?
新業薄片公司給出的答案是“模塊化+平臺化”的研發模式。
“敏捷研發是實現產品高端化的根基。”新業薄片公司技術中心負責人高頌說,“通過統一的軟件平臺,聚集生產全要素,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從而提高從市場到研發全流程的敏捷性。”
——構建線上線下“一張網”,打通市場的“任督二脈”。借鑒IPD開發模式,研發線上市場服務平臺,實現動態了解市場拓展情況、人員任務分配進度、客戶反饋信息等,做到反應敏捷、及時響應市場需求。
——建設研發全要素“智慧腦”,釋放數據價值。自主開發產品研發檔案、香料系統和原料配方庫系統三大體系,實現研發過程信息交流一體化,形成貫通市場到研發的“天地橋”,進一步提高研發的敏捷性,新產品的研發周期從1.5年縮短至3個月。
——打造生產原料“身份證”,讓生產更加可控。建立原料數字化平臺,將產品需求與原料特性相匹配,為原料滿足定制化批量生產需求提供保障。
新業薄片公司以自身系統性的數字化升級,帶動研發、生產、服務等環節的全面躍遷,從以往“拿著錘子找釘子”的模式,轉變為“反向定制”模式,從標準化到個性化、定制化的轉型升級。
以智提制,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典范
隨著一聲輕盈的門卡聲響起,MES中控室的門打開,映入眼簾的是排得整整齊齊的十幾個電腦屏幕。燈光下,涂布工序數字孿生系統的界面非常醒目。鼠標聲響起,一行行文字、圖表、數字交錯的信息從屏幕上滾過,管理員看了一眼產品缺陷報警,通過系統聯動進行一鍵處理。此時,干凈明亮的窗外,生產線設備已經完成了對缺陷產品進行定點剔除。
新業薄片公司經典薄片DCS控制室。熊晨子攝
涂布工序是生產的關鍵一環,決定著薄片的理化指標及感官品質。為了穩定控制涂布率、實時檢測并自動剔除因涂布不均勻產生的外觀質量不合格品,新業薄片公司自主研發了涂布工序數字孿生系統。
“我們將深度置信神經網絡、集成學習、遺傳算法、機器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涂布工序,”李浥塵介紹,“通過對生產線進行精細化 1:1 數據建模,可以實現涂布率穩定控制、趨勢預測、參數推薦。”
管理員“足不出戶”就可以清晰直觀地看到車間內部的生產運營狀態以及生產運營數據。當發生異常時,管理員在2秒就能接收到信號,通過在線消除圖像噪聲,提取圖像特征等流程,遠程實現對缺陷產品的智能化檢測及自動定點剔除,真正做到一屏統覽,一鍵掌控。
系統投入使用后,基于人工經驗控制涂布率的時刻一去不返,產品涂布率合格率提升至99.36%,外觀質量缺陷檢測率達到100%。
裝箱碼垛是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車間高大的機械手、機械吊臂宛若“變形金剛”,靈活而又溫柔地套箱、套袋。
自動打包裝箱系統。熊晨子攝
“這套自動裝箱套箱及自動碼垛系統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精準地打包均料、自動裝箱套箱、協同運輸碼垛,填平補齊生產線自動化的短板,效率由15件/h提升至28件/h,增加近一倍”車間負責人李鵬飛介紹,“我們還將不斷提高整條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在2026年建成真正的‘黑燈工廠’。”
以智圖治,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新風尚
冬日的陽光穿過樹梢,在景觀魚池中投下斑駁的光影。池中,水尤清冽,魚可數十頭,往來翕忽,似與觀者相樂。
魚池的水正來自旁邊污水處理生態示范基地。整個基地占地3500平方米,負責處理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水。其間數米高的設備林立,大型管廊騰空架起、縱橫有序,設備運轉安靜,場地干凈整潔,聞不到任何異味。污水處理的全過程通過智能管控、監測,每一個處理數據清晰準確地反映在屏幕上,一旦發生任何故障,系統將準確定位報警。處理后的廢水,污退水清,魚繁鳥嬉,讓忙碌的工廠多了幾分生機與熱鬧。
新業薄片公司污水養魚生態循環景觀。雷夢恒攝
“水質達不達標,魚兒說了算。”工業廢水不僅能回清,還能養金魚,這折射的是污染治理變化的“風向標”,也是檢驗綠色工廠建設成效的“試金石”。
生產中產生的高濃有機廢水包含木質素、纖維素、果膠等數十種成分,廢水排放量達1500t/天左右,運用傳統手段檢測反映水體受污染程度的COD參數需要2h以上,響應速度慢,容易造成環境事故。
為強化生態保護治理,新業薄片公司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成立水處理共建實驗室,在高濃廢水治理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實踐,構建廢水處理工藝自動化控制與智能化管理系統平臺。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算法、應用大數據……新技術一一亮相,讓污水處理有了更多“良方”,做到污水處理實時監測、智能診斷、及時修復,確保從處理到排放,每一步都科學環保。項目負責人戴澤軍介紹,“這能讓設備‘開口說話’,巡檢人員從3人減至1人。”
數“智”賦能下,精準治污能力顯著提高。廢水COD檢測耗時從2小時降到1分鐘,污水關鍵指標COD排放值從300mg/L降到120mg/L以下,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一幅幅圖景里,一組組數據中,是數“智”領航、氣象萬千的活力新業,持續推動新業薄片公司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日新月盛,以數字打開未來之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