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開始種煙,缺乏經驗,肥料到底該怎么配才好?移栽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前不久,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城關鎮煙農周輝文望著自家整理好的煙田,向正在煙田查看煙農備栽情況的洛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城關煙站煙葉技術員焦衛衛感嘆道。
面對一籌莫展的周輝文,焦衛衛安慰道:“輝文叔,您放心,生產全程我們都會隨叫隨到幫您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您還是不放心,想快速成為煙葉種植的行家,我帶您去個好地方,保證讓您達成心愿!”
焦衛衛口中的“好地方”,是城關煙站依托科技小院建立的煙農圖書室。今年春天,圖書室里多了一道新的風景:一面貼滿二維碼以及內容簡介的有聲圖書墻。
在焦衛衛的指導下,周輝文拿出手機,掃描了圖書墻上的“煙葉生產初期技術指導”二維碼。隨后,一段講述從手機中傳出,聲音熟悉又親切:“下面,我將為你解答以下幾個問題——如何根據不同的土壤情況調配肥料?移栽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移栽后如何做好大田管理?”
“這聽起來,就像是有個‘老把式’手把手在身邊指導。這聲音聽著咋這么耳熟呢?”周輝文疑惑地看向焦衛衛。
“輝文叔的耳朵可真靈!墻上的每個二維碼里都‘裝’著一位咱鎮上種煙‘老把式’或者煙葉技術員的聲音。我們把他們的種植心得錄下來,變成了可以分享的經驗,這些經驗覆蓋了煙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從施肥、播種到田管、烘烤,再到分級、交售,無所不包。”焦衛衛自豪地介紹道。
近年來,陜西省商洛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以金葉科技小院建成為契機,堅持做好一個小院,輻射一片田野,帶活農業產業,以科技小院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為煙農提供土壤改良、技術創新等科技培訓和服務,幫助解決輪作倒茬、病蟲害防治、煙草農業現代化等煙田煙葉管護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洛南縣局(分公司)在科技小院開展農業科普宣傳暨讀書交流活動(圖:袁觀華)
到煙田里“解”難題
“教授,您好!煙田的蚜蟲有時比較嚴重,會造成煙株生長緩慢、植株矮小等問題,影響產量與質量,有什么好的防治方法嗎?”
“目前針對蚜蟲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以寄生性天敵應用為核心的蚜蟲防控技術為主,通過釋放蚜繭蜂來減少田間的蟲害發生,還可以在田間道路兩旁種植萬壽菊。”
“教授,煙田里有煙青蟲該怎么辦?”
“防治煙青蟲,可以在煙區釋放天敵蠋蝽。除此之外,還建議使用昆蟲性誘劑誘捕的方法,每畝安裝1個性誘捕器。”
……
奔波千溝萬壑,換來千家笑顏。劉國順、王曉強、劉偉等20名專家教授組成栽培、植保、分級、烘烤等專家組輪流“坐診”,在專家咨詢室接受煙農和煙技員的咨詢,在煙葉生產重點階段還會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河南農業大學十余名學生則常駐科技小院開展學術研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煙葉生產中。
為更方便指導煙農,科技小院拓展了線上培訓。2022年以來,單是通過視頻連線進行技術咨詢的煙農就累計逾300人次,解決了涵蓋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和灌溉技術等多個方面的問題。
“黑莖病是煙葉種植的難題,以前想盡辦法治,收效不明顯。在科技小院專家指導下,我們改治為防,去年種的煙沒有出現黑莖病。”煙農康小鋒開心地說。
“去年,在專家的建議下,洛南煙區采取有機肥拌菌,在高碳基有機修復肥中添加根莖康菌劑,有效改善了土壤微生態環境,保障了煙株生長期間健壯。今年,我們還會結合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洛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黃金輝介紹說。
此外,針對土壤保育、井窖式移栽、綠色防控、帶莖烘烤等多個方面,專家在田間地頭進行現場答疑與系統培訓,促進了煙葉生產技術的有效落實。
河南農業大學隊員正在向煙農推廣新技術(圖:袁觀華)
在實踐中“覓”真知
依托金葉科技小院,廣闊的煙田既是授業解惑的課堂,也是干事創業的舞臺。金葉科技小院除了有圖書閱覽室、專家咨詢室等六大功能區外,還連接著科研實踐平臺。比如洛南縣柴峪科技示范基地,基地煙田總面積達到了1600畝。
柴峪科技示范基地是河南農業大學的創新實踐基地,依托該基地,河南農業大學開展了包括品種篩選、生產示范、栽培配套、病蟲害綜合防治等12項項目試驗。2023年還依托科技示范基地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了“洛南煙區健康栽培與根莖病害防治”項目對接活動,為根莖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在基地里,隨處可見排列整齊的煙苗迎風揮舞著嫩綠的葉子,煙田旁邊樹立著一塊塊介紹試驗項目的宣傳牌,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項目的詳細信息和進展情況。
試驗項目的開展,為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起到了先行先試的作用,“實用、多樣、融合、綠色”的發展特色日益凸顯,為煙區煙葉生產注入了新鮮活力。
同時,柴峪科技示范基地也是城關煙區先進適用煙葉生產技術的示范推廣基地。新型打捆機、新型烤煙覆膜機、提高煙葉收購本部位正組率等13項QC創新成果在金葉科技小院的推動和引導下,助力煙農降本增效304萬元,城關煙區各項適用技術推廣率達到100%、落實到位率100%,煙區群眾的科技意識也如同煙枝新芽,日益強健,不斷向上。
河南農業大學專家正在為煙農講授煙葉烘烤技巧(圖:袁觀華)
在土地里“種”人才
引才如“及時雨”,關鍵時候能降甘霖、解焦渴;育才則像“自流井”,活水涌流,潤澤田野。
在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柳樹洼鎮,煙農王飛最近多了一些新朋友——河南農業大學駐金葉科技小院學生團隊。
“我種煙葉好多年了,第一次在田里跟大學生打交道。”王飛說,“前幾年科技小院在縣上建立,當時心想這地都沒有下過的學生娃能解決啥。可一段時間處下來,他們還真解決了一些困擾我很久的種植難題,特別是使用液態地膜,讓‘土方子’和新技術結合起來,覆膜效率提升了不少。”
在王飛心里,金葉科技小院是一個復合型培養基地,它將專家、教授和農業專業研究生派駐到生產一線,隨時隨地為煙農開展技術和科研指導,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地服務煙農,搭建了科技工作者與農民之間的橋梁,實現了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我們建機制、搭平臺,依托科技小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讓更多‘候鳥型’‘季節型’高層次人才助力煙葉生產,從而匯聚起推動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商洛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一頭連著高等學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科技小院瞄準破解科技人員與農民脫節、科研與生產需要脫節、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根本性問題,真正打通了新型煙葉技術推廣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金葉科技小院建立以來,聯合河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州所、西南大學等學院共計開展22次技術培訓、社會實踐和問題指導,解決種植問題28個,改進生產技術6項,惠及煙農622戶,助力煙農增收170余萬元。
此外,“農秀才”們到基層,還肩負科普使命。廣大科技工作者下沉農業生產一線,把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產業振興有機融合,真正實現建設一個小院,入駐一個團隊,協同多所高校,帶動一個產業。
行走在煙區的萬畝煙田中,切實感受到金葉科技小院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展。廣闊的田野是授業課堂,也是干事創業的舞臺。通過金葉科技小院,專家和學生走向村莊,切實了解農業生產過程,從農業需求出發開展科學技術研究,有力推動了教書與育人、田間與課堂、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推廣、創新與服務的結合。
一個院落,幾間房屋。小院雖小,背靠著充滿希望的田野,正孕育著廣袤鄉村更加美好的未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