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搏中進取,在沉默中堅守,在熱愛中綻放!
堅持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善于鉆研、精雕細琢,致力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呵護中式卷煙品牌發展;年復一年堅守田間地頭,解決煙農急難愁盼,讓種煙更輕松、更賺錢……
煙草行業科技工作者爭做煙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以奮斗之姿跨越艱難曲折,以拼搏之姿積極擁抱科技浪潮,以科技創新之光照亮行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之路。
今天,讓我們逐光而行,再次一睹煙草行業科技工作者的風采,探尋支撐他們不斷向前的力量。
敢為人先
以不畏艱難的堅韌品格勇攀科技高峰
科研如探險,過程中充滿著未知和曲折,要有敢為人先、迎難而上的勇氣,才能戰勝困難和挑戰。
周文兵
“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途遙遠。”云南玉溪市局(公司)云南峰芒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周文兵,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發與推廣。
煙草內源抗病毒制劑的成功突破,開辟了煙草花葉病防治新途徑。2018年至2024年,煙草內源抗病毒制劑在云南煙區累計示范應用122萬余畝,有效控制了田間煙草病毒病的發生,累計挽回田間因病毒病帶來的煙葉損失6.56億元。
以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為代表的生防技術研究突破性地走出了一條研究、生產、推廣應用的生物防治新路子。2019年至2023年,僵蚜產品累計推廣面積4625.99萬畝,覆蓋全國9個省市,實現煙草科技成果立足云南走向全國,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1393.70萬元。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一項項科研成果被認可,對我們科技工作者來說是莫大的榮幸。”工作以來,周文兵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4項、地市級獎勵6項,獲授權專利30件。2023年獲得中國煙草總公司云南省公司科技進步突出貢獻獎。
李曉剛
“技術改變世界,創新引領未來。”這是福建中煙龍巖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李曉剛心中一直堅守的信念。
深耕物流技術和裝備領域,李曉剛憑借著先進的技術理念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引領團隊不斷突破技術壁壘,創造了諸多不俗的成績。
他主導實施的“精品‘七匹狼’卷煙專用生產線”等重點工程項目,大幅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通過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動5G+MEC、視覺AI等前沿技術在煙草行業應用,實現了效率與效益的跨越式發展,更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數字經濟發展浪潮奔涌。作為行業網信戰線的一名科技工作者,吉林遼源市局(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蔣光學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自我,努力掌握和運用數字化轉型之“術”,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2023年7月,他牽頭成立了遼源煙草數字化管理創新工作室,帶領工作室成員深入開展低代碼開發和數字看板制作等數字化技術的研究和實踐應用。目前,自主研發的遼源煙草數字化創新孵化平臺已基本搭建完成,開始逐步打通各業務條線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促進數字技術與企業經營管理各項實際業務的深度融合,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在某一領域攻堅克難、持續發力。行業科技工作者中,這樣的“癡人”還有很多。
先后主持參與完成了陜西中煙20余款卷煙產品研發的王芳,刻苦鉆研練就一流技能的王燕朋,積極開展新型煙草制品研究的黃光莉,潛心鉆研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顧鋼,主攻“數智化包裝設計”和“綠色低碳煙用材料”領域的李雪,負責10余項信息化項目在行業落地實施的杜運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行業科技工作者不怕失敗、反復求證,力爭在基礎前沿領域奮勇爭先,在原始創新上取得突破,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
默默耕耘
以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追求盡善盡美
坐得住“冷板凳”,攀得上“新高峰”。科研是枯燥的,行業科技工作者以奉獻為“燈”,照亮科研的道路,讓“科技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
顏培強
作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黑龍江省煙草公司哈爾濱煙葉公司生產管理科科長顏培強,不怕吃苦、勇于擔當,20余載扎根于白山黑水,奮戰在煙葉生產一線。
他積極開展煙草清潔生產與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建立了哈爾濱煙區物理誘控、生物防控、化學防控相結合的模式;全面推進農用機械研制與推廣工作,致力于開發“能用、好用、耐用”的農用機械;開展黑龍江特色煙葉工業可用性研究與開發,顯著提高了黑龍江煙葉可用性,上等煙比例逐年提高。
“雖然非常辛苦,但我樂在其中。”廣東中煙技術中心化學研究所所長陳森林,在煙草化學研究領域辛勤耕耘了15載,以科技創新為己任,以服務產品為目標,助力“雙喜”品牌高端突破。
他組建了陳森林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以打造“獨特煙草本香”為核心任務,構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煙用香原料自主核心研發和生產技術體系,助力廣東中煙逐步搭建起從基礎研究到中試再到產品生產的工程化產業鏈,有效消除了科技與產業之間的堵點,促進了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他起草制定了多項行業安全性標準,在煙用材料安全性評估體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作為行業專家評委,參與評審行業科技項目和標準項目,為提升行業科研水平提供了技術支持;作為指導老師,承擔起培養科研人才的重任,多次成功指導學生和博士后完成科研項目,為人才培養和技術傳承作出了顯著貢獻。
“做學問要以興趣為支撐”,寧夏銀川市局(公司)副調研員張亞平將“堵點”作為“發力點”,不折不撓、拼搏奉獻。
他帶領團隊自主開發了質量管理體系信息系統,為企業現代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撐;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修訂;作為行業管理診斷和精益管理專家庫成員,多次擔任行業質量管理、標準化管理評審組組長,為商業企業管理診斷工作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為了煙草科技事業發展甘于奉獻的科技工作者還有很多。
吳達
16年來執著煙葉調制工藝技術領域的楊懿德,在煙草化學領域深耕20余年的吳達,積極打造遼寧煙草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劉海冰,理論扎實、技術精通、勇于實干的煙草物流技術專家司寶群,17年奔波在農業科研一線的張國,常年扎根基層、服務煙農、助農增收的何曉冰……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這群默默無聞的行業科技工作者用責任、毅力與擔當,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創新故事,激勵更多人勇往直前、向光而行。
不負韶華
以不懈奮斗的實際行動綻放青春風采
青春熱忱化作探索動力,拼勁闖勁點燃創新星火。在行業科技創新隊伍中,不乏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他們帶著年輕人特有的朝氣,在正好年華投身行業創新。
廖宇
從武漢大學與耶魯大學聯培博士到湖北中煙技術中心工程師,“90”后廖宇初入職場,便堅定了鉆研綠色低碳領域的決心。
為了做好項目,哪里有展會他就去哪里,從100多種新型綠色低碳材料中,探索出無條盒素包薄膜等技術;缺少碳足跡核算方法,他牽頭承擔國家局重點項目《基于綠色低碳煙用材料的卷煙產品綠色設計研究》,核算出材料優化、技術改進后帶來的環境效益。
時光不負追夢人。如今,無條盒素包薄膜技術已應用于7款“紅金龍”卷煙產品,單箱卷煙節省250張條盒、降低成本約200元。
楊佳蒴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湖南煙草科學研究所“85后”高級農藝師楊佳蒴的科研座右銘,一路伴隨他深耕雪茄煙葉生產技術體系、自育烤煙新品種配套生產技術、植煙土壤保育等領域。
困難面前,他選擇堅守。楊佳蒴作為項目主持人開展重大科技專項時,恰逢新冠肺炎疫情,他一人駐點云南,重復著“田間取樣,郵寄樣品,補充液氮干冰,醫院測核酸做備案,返回田間繼續取樣”的工作,與當地煙農結下了深厚友誼。
路遇阻礙,他鉆研攻關。積極參與湖南雪茄煙葉開發重大專項,走訪全省各地調研,請教生產技術,帶領團隊開發出雪茄煙葉低溫真空回潮技術,制定湖南雪茄煙葉農業發酵技術標準,提出湖南雪茄煙葉生產技術體系,并培訓指導茄農隊伍,擦亮湖南雪茄“湘雪”品牌。
懷抱解決煙農急難愁盼的一腔熱忱,江西省煙草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劉勇投身煙葉烘烤技術研究、示范和推廣工作。
智慧烘烤高效便捷的背后,是科研人員的辛苦付出。他曾長期守在烤房邊,有時整日整夜觀察記載,有時冒著四五十度的高溫鉆進裝煙室取樣,熬紅了雙眼,手燙出了水泡,只為獲取一手數據,助農解決一線問題。
“烤給煙農看,帶著煙農干”。劉勇主動走近煙農,在實操互動中講解烘烤要點,幫助煙農烤出質量更佳的“黃金葉”。真誠付出換來了煙農認可,最開始“年輕人不像有經驗”的質疑消失無蹤,如今大家見到劉勇都會主動迎上去叫一聲“劉老師”。
年輕人銳意進取、敢想敢做,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在行業重要科研攻堅中挑大梁、擔重任。
譚效磊
馮汝康
幾乎跑遍煙區8000多個煙房的高級農藝師譚效磊,獲得2023年國家工業信息安全優秀應用案例的高級工程師馮汝康,助力企業實現單體香原料100%可知可控可替代的工程師田雨,致力于煙草化學和數字化研發相關工作的蔣佳磊,將科技成果融入煙田的貴州省“最美勞動者”韓小斌……
許許多多“85后”“90后”潛心研究、傾力奉獻,行業科技工作者“新生代”如同涌動的后浪,成為行業自主創新生生不息的力量。
從實驗室到生產車間,從煙葉生產一線,到鄉村振興前沿,到處都有行業科技工作者的精彩故事。雖然領域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但他們都有勇于創新、敢闖敢干、鍥而不舍的精神品質。他們身上折射出的創新之光,照耀著每一個奮斗者腳下的路。
創新浪潮,奔涌向前;創新故事,仍在書寫;煙草自主創新事業,大有可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