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云南大理州大理市中莊烤房群,煙農們忙著分類編桿,裝煙入爐,忙而有序。一群戴著眼鏡,拿著問卷的身影來回穿梭其中,大理煙草科技小院的學生們和煙草駐點工作人員正在開展肥料效果調研。
2024年,大理煙草科技小院研發的煙草專用復合微生物肥,前期通過研發試驗、推廣、施用,目前已經到了肥料效果調研的階段。小院的學生們抓住生產節令,在煙農集中的地方開展調研,為下一步工作積攢更多有效的數據資料。
大理煙草科技小院學生開展入戶調研。
正在編煙的煙農李勝東說:“今年,我們用了煙草專用復合微生物肥料,煙株長勢很好,烘烤質量也不錯。”
“調研下來,農戶對肥料效果普遍認可,前期付出都是值得的。”全程參與肥料推廣工作的煙草駐點職工張亞斌備感欣慰。
肥料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大理煙草科技小院從成立之初,就秉承著減少洱海面源污染的初衷,深入探索煙葉種植綠色化的可挖掘空間,打造煙葉綠色種植的前沿“攻堅站”。
2024年,大理煙草科技小院在綠色智能肥的基礎上對肥料進行結構含量優化,研發了煙草專用復合微生物肥。該肥料養分形態精確控制,實現養分供應與需求同步,具有提升肥料能效,改良土壤,抑制病害的作用。
為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大理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在洱海流域種煙區推廣復合微生物肥2.28萬畝,其中大理市1.13萬畝,洱源縣1.15萬畝。大理煙草科技小院負責技術指導、生產廠家主抓肥料質量。
在復合微生物肥推廣示范工作中,最大的難點就是讓農戶接受新事物。李鑫磊作為小院學生,全程參與此次推廣工作。“我們采取理論培訓與田間現場演示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手把手教煙農清楚肥料施用的步驟和時間點,讓他們明白肥料在綠色生產方面的作用,讓煙農吃下定心丸。”李鑫磊介紹。
整個培訓推廣持續了一個半月,在大理市和洱源縣的11個鄉(鎮)組織了1476戶農戶,先后開展了21場次培訓,累計發放技術指導資料1400多份,制作技術指導小視頻2個,煙農在學習中逐漸接受了復合微生物肥。
大理煙草科技小院學生開展入戶調研。
為了確保肥料施用環節農戶能正確操作,產學企三方共計42人分成大理市、洱源縣2個大組,14個執行小組,1個機動組,每個執行小組成員掛鉤負責50戶煙農,指導到戶。以駐點和流動田間課堂為主要形式,解決煙農施用復合微生物肥種植中存在的相關技術問題,開展相關數據的調查、采集及煙葉樣品的收集,建立健全復合微生物肥種植標準化生產體系和質量跟蹤評價體系等工作。
“前前后后幾個月,我們把腳印留在了田間地頭,成為了煙農信任的朋友,曬黑一點也值得。”李鑫磊談起這段工作經歷笑著說。煙草駐點小院職工張亞斌也感觸頗深“作為煙草企業的職工,能夠參與到洱海保護與煙草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中,是我職業生涯中極具意義的一站。”
進入烤煙成熟采摘季,小院學生和工作人員再次忙碌起來,除了復合微生物肥料施用效果的走訪調查,還有對試驗田的數據進行化驗采集,早出晚歸、埋頭研究,為復合微生物肥研發繼續作出努力。
“過一段時間,烤煙交售完畢,我們要開始進入下一個項目了,帶著農戶增收。”小院學生李卓霖說,按照煙草科技小院探索的洱海流域作物“一年三熟”模式,鮮食玉米的種植很快就要開展起來。屆時,李卓霖和其他學生、工作人員又要從實驗室、從辦公室走進田間地頭、走進農戶身邊,開始新一輪的推廣。他們會繼續握緊科研的知識之筆,在綠色發展和助農增收上持續發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