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工廠物流效率與創新能力,湖南中煙常德卷煙廠物資配送部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以交流共學、技術共創、成果共享為指引,發揮先進技術應用、創新技術攻關、物流人才培養三大作用,為構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物流技能人才隊伍奠定堅實基礎。
“上下”同步,打造人才隊伍之基
物資配送部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匯聚了來自電氣、機械、煙草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勞模、工匠,跨越老、中、青三個年齡段,吸引青年員工、電氣愛好者、電氣維修工等積極參與,鼓勵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蔣工,這個培訓您也來參加啊。”物資配送部青年員工周子航,看著面前這位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維修工匠蔣林。蔣林笑著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謙遜與堅定:“活到老,學到老嘛。行業發展得太快,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不多學習怎么跟得上節奏?我們不僅要自己學,還要分享給別人,讓更多同事掌握它。”
在工作室里,這樣的對話屢見不鮮。師徒之間,前后輩之間,總能找到共同的話題和學習的動力。新進員工在這里接受系統的崗前培訓,為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競賽團隊在這里進行賽前培訓磨礪技藝,力爭在各項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在崗員工在這里進行技術技能訓練,不斷拓寬自己的技術視野和實戰能力。
圖為工作室成員開展內部交流 周范軍攝
“內外”兼修,錘煉人才隊伍之能
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組織一系列內部培訓活動,旨在提升員工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人才向多能拓展。通過EPLAN電氣設計實務培訓,掌握電氣設計的理念與方法,設計效率與準確性顯著提升;通過KUKA機器人培訓,熟悉自動化生產線的操作流程,為智能化生產打下基礎;通過Factory??I/O虛擬仿真工廠的學習與應用,實現在虛擬環境中模擬生產流程,提高應對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
為拓寬視野,更好地了解物流先進技術,工作室積極邀請外部專家授課。上海克來機電公司的專家教授親臨指導,深度講解KL-YL2020自動裝車機配套智能裝箱軟件建模工具的原理與使用教程,涵蓋日常操作、異常處理、科學建模方法等內容,進一步提升員工的實際操作能力。
工作室下設創新技術應用、管理技術改進、設備實施改進、崗位技能培訓、煙葉養護技術五個工作小組,鼓勵員工積極參加技能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通過分享比賽經驗,講析技術文件,簡述實操流程,反思不足、汲取教訓、持續改進,團隊經驗不斷積累,整體實力得到顯著提升。2024年底,工作室成員馬俊桃榮獲第一屆行業煙草倉管技能比武一等獎。
圖為工作室成員調試運行X-Y繪圖機場景 周范軍攝
“學用”結合,彰顯人才隊伍之效
在針對箱裝產品包裝追溯標識在線讀掃碼裝置的升級改造項目中,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充分展現其創新與實踐能力。該廠原有的在線讀掃碼裝置受限,僅支持條形碼的識別,而箱裝產品上的追溯標識使用的是更先進和復雜的二維碼格式。這一差異使得現有的掃碼設備無法直接讀取追溯信息,給生產流程帶來了諸多不便。
“要是能將二維碼轉換為條形碼就好了,這樣既不用大規模替換設備,也不用增加額外的硬件投入。”成品維修工劉林喃喃自語,一旁的技術員周范軍意識到這可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說干就干,他們沒有盲目地尋找現成的解決方案,而是深入分析問題,反復研究現有的掃碼設備和技術,積極探索可能的改造路徑。
經過多次的試驗和驗證,他們發現使用SICK_lector652讀碼器,可以支持輸入二維碼標簽,通過數據格式轉換,輸出條形碼信息。這一發現不僅極大地減少了物流電控軟硬件的改造范圍,有效降低改造成本,更為產品追溯和質量控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通過構建“上下”同步的人才培養機制、“內外”兼修的技能提升策略、“學用”結合的實踐應用模式,常德卷煙廠物資配送部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正持續煥發活力。未來,工作室將繼續秉承工匠精神,著力培養一支懂業務、明原理、精操作、通技術、善創新的物流人才隊伍,不斷探索物流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