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元的進口脫脂奶粉只需要36元;16元的巧克力只需要9元;78元的黑蜜糖只需要18元……
價格減半,快樂翻倍,臨期食品在年輕人群體中“火”了起來!
臨期食品專賣店多了起來
所謂的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于安全食品的范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早前發布的《食品市場分類監管制度》要求,商家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也就是臨期食品需向消費者做出醒目提示。
以前,人們往往認為打折的臨期食物不夠安全而鮮少購買。近年來,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臨期食品銷售渠道的拓展,購買臨期食品正在成為消費新風尚。
這屆年輕人用“摳門”撐起了百億市場
不僅在各大超市里有臨期食品專柜,專門經營臨期食品的店鋪開始多了起來,不少年輕人沉浸在,以超低價薅到羊毛的快感中。
根據《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臨期食品消費群體中,26歲-35歲的占比為47.8%。
去年,做二手交易的轉轉上線了臨期零食業務,據統計,在該平臺上購買臨期零食的,六成以上都是以95后、00后為主的年輕人。
豆瓣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更是吸引了7.7萬年輕人加入,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
監管:“撿漏”也要明明白白
此前市場監管部門曾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但對于臨期的規定,目前并無統一要求。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營場所要嚴格執行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及時自查、查驗食品的貯存條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確保食品臨期但不過期。同時,要在專區張貼醒目提示,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市場監管部門也將在日常巡查中,加大流通環節的食品銷售監管,切實保障全市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