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景氣的實體行業來說,虎年零星閃現的短暫“春節旺季”,店主們還沒來得及太過高興,元宵節之后,便意味著春節“銷售高峰”就此結束。之后的三四月份,常被業界戲稱“三窮四絕”,也就是所謂的銷售淡季。接下來,店主們就要尋找對策來應對不瘟不火的淡季銷售了。下面,一起聽聽幾位店主的應對淡季的妙招吧,希望對你的零售經營有所啟發幫助。
商超老板?成廣遇:加強門店管理
我的超市算是中等規模,雇了兩名員工,以前過了春節之后,生意不景氣的時候,我會把生意交給員工,基本不去搭理。有一次去一位同行家聊天,他跟我說“淡季強化基礎,旺季演繹實力”,在銷售淡季,超市門店一定要重視和緊抓基礎的管理工作。
回家之后想想同行說的話很在理,平時我基本不參與基礎管理工作,特別是淡季。后來我訊問了同行該如何去做,同行告訴我,越是淡季越要加強店鋪管理。
今年春節旺銷之后,我開始整改。現場管理,人員管理、商品陳列、氛圍營造、環境衛生、安全防損和食品安全等各環節,都要我自己親自抓、時刻抓,還對員工進行培訓和考核,不僅要提升服務,對店面的格局布置和陳列組合上也要用心,盡力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商品、舒適的購物環境和良好的服務,才會讓顧客在節后淡季青睞于你的店鋪。
便利店老板 劉海波:線上線下融合
其實,節后冷淡造成門店客流、業績的下滑并不僅有短期市場競爭的原因,也有零售業發展趨勢的反映,這是一種不可逆的現象。
找到原因后,咱們沒必要為淡季銷售太過擔心,必須調整好心態來迎接,然后就要尋找對策。以線上為代表的零售渠道、模式多元化引導下的消費行為變化。這一變化過程,也就是零售業市場洗牌、格局重塑的過程。如果只是積極改變、迎合發展趨勢的傳統零售店,會守住甚至擴大自己的市場規模,但過于保守、不善改變的實體店只能被淘汰。
毋庸置疑,具備線上業務運營能力已成為實體零售店的標配,雖然絕大多數店鋪已經通過微信小程序、京東到家、淘寶、抖音等渠道、工具拓展了線上,卻很少有店主對線上業務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后來,我專門報了一門網上營銷的課程,通過學習,很快就把傳統零售企業根據自身所處市場環境以及對行業的判斷做出決定,然后把線上和線下融合在一起,線上宣傳,線下優惠,線上有特別優惠的商品,也會從線上購買到線下做活動,不僅為線上銷售創新、也會更好的為線下門店定好型,讓顧客實實在在感到實惠這才是一舉雙得的收益。
大賣場老板 曲德行:調整商品結構
調整商品結構并不是讓店主對店鋪的商品進行取舍,而是要去深入了解每個商品,并對商品做一個細分品類進行精選優化。
我經營一個大賣場,商品可以說一應俱全,當初就想定位顧客一站式購齊的賣場。春節之后,有很多商品銷售開始變弱,于是我開始給每一種商品分類,春節禮品很多撤柜,主打推薦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生鮮要做強,雜貨、非食品類重點不是要淡化,而是將改善、提升集中在如何根據商圈特點精選商品,如何通過線上、線下多個觸點高效率地滿足顧客需求上。
首先我根據在我周邊商圈尋找顧客購買特點,并確定細分品類的品牌組合、價格帶分布策略,再據此精選不同角色、不同毛利、不同價格帶的適合的單品,梳理出每個小分類的組合結構;二是我通過賣場的布局設計、生動化的主題陳列等元素,將選取的各分類商品按照目標消費群體感興趣的生活方式、消費的場景化等展示出來。
自從我圍繞門店定位重新組織品類結構、細化精選商品,調整商品結構之后,節后生意慢慢有了提升,很好的避開節后的慘淡狀況。
零售小店老板 朱百好:好心態迎接新目標
在春節銷售旺季,每年我都會做好銷售記錄。翻看以前的記錄與之前兩年所比較,我認為今年的春節旺銷周期比以前的短很多,這也是造成營業額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年春節銷售到初五就出現斷崖式下降,這也讓我預感到今年的實體經濟仍然不容樂觀。
很多人預計,這種冷淡期很有可能會成為今后幾年內傳統零售行業門店經營業績的新常態,由過去的特殊性變為具有可比性。權威數據已經表明,行業競爭環境的確在發生著劇變,具體到每家傳統零售業個體來講,業績的走向必將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因此,我開始積極調整心態,給自己制定一個并不是特別高的目標,比如,經常給自己放個假,去周邊做個短途旅游,或者騰出時間陪陪家人,學做美食犒賞自己。心態調整好了,就豁然開朗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