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零售市場中生存,大街小巷到處店鋪林立,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尤其地理位置不佳的小食雜店,沒有客源,生意更是難上加難。那么,小食雜店如何拓展客源尋求商機呢?筆者認為,可以在生意蕭條時找個副業來充實一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來看兩個真實案例:
01
老張的食雜店開業了。沒有鞭炮,沒有花籃。但老張把他的祖傳手藝帶來了。
拉各絲、鹽豆、臭豆腐、蘿卜干。以前這些不上桌的土菜,如今成了下飯的香餑餑。不管是城里人還是農村人,見了沒有不喜歡的。老張從幼年時候起就從祖上傳承了制作小菜的手藝。他怎么也沒想到,逢適盛世,這些以前不招人待見的土產品,爾今成了座上賓。老張就想,能不能把這些小菜放到食雜店里招攬客人呢?
拉各絲是徐州人對腌制好的大頭菜的俗稱。把大頭菜切成絲,拌上鮮嫩的青椒絲,加點香油;或者加上醬油、八角、胡椒;也可以炒著吃,都是開胃的小菜。吃到嘴里,清爽、去膩。鹽豆、蘿卜干、臭豆腐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說干就干。老張和老伴一商量,就在食雜店門口搭放了一個簡易的食品柜臺,又掛了個小招牌,當作吸引顧客的廣告:張家自作小菜,歡迎選購。遠遠近近的,早就對張家手藝有耳聞,曉得這是個制作小菜的世家。一時紛紛購買品嘗。
說實話,老張食雜店的位置并不理想,幾乎可以用偏僻來形容了,也有人把這稱為“滑地”,意思是即使有人路過,也不容易停留。以前這兒也不是沒有人開店,但是因為人流量小,沒有能長久的。老張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覺得房子閑著也是閑著,倒不如索性做做看。
剛開始,顧客并不是沖著他的食雜店的煙酒、日用品來的,只是在偶爾路過的時候順手捎帶點小菜。幾次買過,覺得小菜味道不錯,不免就成了常客。愛屋及烏,時間久了,老張的小店就在顧客心里駐了下來。
幾年過去了,老張的煙草證從一檔升到了二十二檔;小店也開成了小批發部。想起一路“逆襲”經歷,老張說:“是祖傳的手藝讓我有了這么好的生意;時過境遷,沒想到以前的小菜現在還有大用場。”
02
和老張異曲同工的還有陸老板。
老陸原來是用三間房子開食雜店。后來生意不好,就改用兩間房子做食雜店,另一間隔開做鹵菜、熟食。沒想到,歪打正著。一間房子的鹵菜生意竟然比三間房子的食雜店生意還好。每天營業額都超過兩千元。后來老陸干脆擴大鹵菜品種,從十幾種擴大了二十多種。接著更是做起了燒雞、烤鴨。鹵菜生意的紅火,帶動了食雜店的經營。特別是煙酒的消費表現得非常明顯。現在老陸除了夫妻倆全力投入生意外,還另外雇了幫工,成了名符其實的老板。老陸的食雜店也早已今非昔比,小有規模。
03
當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經營理念的轉變,像老張和老陸這樣的生意人,是越來越多了。筆者總結一下,他們都有以下幾個共同點:
一是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拓寬經營思路。同那些墨守成規、擺好商品坐等顧客上門的經營者相比,他們更敢于嘗試,善于深入挖掘自身優勢,把自身有利條件同店鋪經營緊密結合起來,營造出吸引顧客的獨特優勢。
二是想顧客所想,顧客需要的就是店鋪應該做到的。
三是跳出店鋪搞好店鋪經營。不一味在那幾件日用品上做文章。對于鄉村食雜店來講,雖然香煙是主角、利潤大戶,但是經營思維應該圍繞怎樣吸引顧客來作文章,不能一味只想著怎樣弄到暢銷煙。
需要注意的是:食雜店順便經營小菜、熟食,最好不要破壞食雜店的自身應有的經營特性。別讓顧客一進門來,就搞不清楚這里是賣熟食的,還是經營煙酒百貨的,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小菜、鹵菜只是食雜店的副營業務,是為了帶動食雜店銷售的一種手段。不能喧賓奪主,如果你真的對小菜、熟食等情有獨鐘,不想委屈了它們,你最好能專門開一個店,以便給它們一個名正言順的地位。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