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顧客跟我說,明知道那家店的蔬菜比較便宜也還新鮮,但我還是愿意到別處去買,因為不想看到那家店主的臉,好像別人欠他多少錢一樣。有的顧客跟他講價,他的嘴臉極不友善,動不動說:“我是做生意又不是做慈善,我是賺錢不是發錢”。這家店之后的生意慘淡可想而知。
做生意做的是人心。生意,人心在,生意在,現金在,底氣就足。這么簡單的道理,但很多人卻難以做到。因為他們沒有明白一句話:生意即善意,善意即生意。火爆的生意是店主與顧客間善意的雙向奔赴。
一則暖新聞引發的思考
有一條短視頻近日火爆全網,說的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位小朋友,剛出店就不小心打碎了罐頭,暖心的店主看到,立刻回店免費補送一瓶。店主表示,“12塊錢不多,不希望小朋友傷心”。
在評論區,網友們直呼“太溫馨暖人”,評價“這個老板不簡單,有格局”“會成為他永遠的顧客”“12塊錢買到了一家人乃至一個小區人的心”并回憶起自己小時候遇到的暖心商家。
一個心地善良的店主,總會為顧客多著想。看到小朋友打碎了罐頭,不是不管不問,而是第一時間去安慰,并付出行動去補償他,而不是考慮這樣自己會賠多少錢,是一種質樸仁義的體現,贏得了大家的信賴,人們會對這家店印象深刻,小孩一家會懷著一種感恩的心再來購物,其他顧客也會為能夠和這樣的店主打交道,到這樣的店里來購物而感到心情愉快。
這件事提示我們零售戶,顧客服務應該做到顧客消費的每一個節點,做好換位思考,具有同理心,對顧客進行家人、朋友式的溫情關懷,感動顧客,溫暖顧客。要真正把顧客當成自己的朋友和親人,處處為顧客著想,時刻為他們提供方便,讓顧客能感受到消費環境的溫馨。
簡單舉個例子,比如一位顧客來買煙,觀察到他沒有帶火機,我們可以順手贈上一支,這讓他怎么會不感動呢。還有的來買整條的煙,言明要去送禮,那我們就把精致的禮品袋奉上,讓他更有面子。
進淄趕烤的熱潮
前段時間,進淄趕烤的人數不勝數。幾千公里的奔赴,人們真的只是想去吃那頓燒烤嗎?其實人們是去感受那里人文氣息的溫暖,感受那里煙火氣息的溫馨,感受那里的民風的真誠、樸實,感受那種人性的美。說到底,淄博吸引人的地方,是燒烤三件套背后,對游客的關愛和善良。
淄博的善良,在其爆火后寫的兩封信中表露無遺。一個是《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一個是《致廣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兩個都講到了齊文化的開放包容之心、大氣謙和之風,真誠地贊美游客,請他們提意見建議,為可能出現的不周之處提前抱歉,同時不斷優化自身,倡議讓利于客,堅持誠信守信互信,依法規范經營,杜絕欺詐行為,倡議讓路于客,科學規劃出行線路,優先選擇公共交通,盡量減少扎堆擁堵,等等,做足服務游客的準備。
這些服務一下點燃了游客到淄博的激情。大家在享受淄博善意的同時,也用善意回報著這座城市。大家為那些點點滴滴的善意所感動,紛紛拿起手機轉發、評論,讓這份感動傳遍全網。大家紛紛喊話這里的文旅局長,把淄博推上頂流......
我們零售戶從中得到的啟示是:自始至終的善意總會迎來回報。這個善意一個是誠信經營,價格公道童叟無欺,不售賣假冒偽劣商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再個是視客為友,格局放大,把賺錢的心思放到后面,把滿足顧客需求放到前面。以一片真情真意對待顧客,總會溫暖到對方,讓對方在感動中來購物,讓生意在善意中完成。
善意都在細節里
有很多零售戶說,我也很善良啊,但沒有換來顧客的心。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沒有抓住細節,沒有通過細節來抓住人心。
講一個反面例子。一位零售戶愛上廣場舞,在店門口組織一群人來跳,原本以為不但鍛煉身體,還能聚集人氣。但后來發現不是這么回事。有的顧客告知內情說,看你們跳得那么起勁,一來怕打擾你;二來跳舞的都是熟人,還得打招呼,麻煩;還有就是有的人怕吵,喜歡找個清靜地方買東西。
旺盛的人氣確實能帶來一些生意,但同時也能“嚇跑”一些顧客。為了避免這一弊端,他把跳舞的隊伍帶到幾米以外的一家晚上不營業的維修店門前,給自己的店門前留出了寬敞的地方。慢慢地,晚上進店買煙的顧客多了,偶爾也會有過路的顧客停車買東西。考慮顧客的感受,是一種細節的表現。
有卷煙零售戶將真假煙區別做成掛圖,并在顧客微信群推送,這個細節讓顧客很受益,也增加了卷煙銷量。還有的零售戶將自己的店鋪打造成愛心門店,放置了打氣筒、針線包、雨傘等物品,方便顧客需求,這種善行也成為細節服務的一部分。
總之,只要你有心用心去做,就會處處贏得顧客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