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會發現很多相似的橋段:涉獵共同商品的雙方,無論有著怎樣的情感鋪墊,在利益面前,那個自私的“小我”便會蹦出來,耍盡各種手段,用盡各種心機,直到把對方打到落敗,自己成了利益的擁有者為止。利益的雙方,怎么看也不順眼,有時候,競爭的不僅僅是利潤,還有那“不蒸包子爭口氣”的傲氣。這也就所謂“同行是冤家,相看兩相厭”。
這是電視劇,為了博人眼球,賺得收視率,夸大了同行競爭的殘酷性。而在現實生活中,在有限的市場份額、共同消費群體的前提下,同行的競爭關系必定存在。有時候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同行之間互相排斥,互相擠壓,互相拆臺的小動作不斷。但結果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損了別人,自己也沒得到多少利益,還落了個“小人”不厚道的名諱,想想并不劃算。
對于此,開店十年有余的金老板深有體會。金老板的店開在某小區西門,而小區東門也有一家同類店,店主姓張。兩家店面區而居,小區的居民就成了他們共同的顧客。同樣的商品,同樣的消費者,誰把顧客吸引近自己店里,誰就是贏家。
為此,兩位店主打開了價格戰:你家雞蛋賣四元,俺就賣三塊九;你降到三塊九,俺就賣三塊五,無論掙錢還是賠錢,反正把顧客吸引到俺店里來是上策。最慘的一次,進價三十的啤酒,他兩家砸價砸到了二十五一箱。火熱的夏天,啤酒最快銷的季節,也是最掙錢的商品,他們兩家陷在惡性競爭里不能自拔,如果不擠走一家,雙方誓不罷休。
賣了一夏天啤酒,兩家收入都是負數,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想想,腸子都要悔青了。一夏天的辛勤勞作,就掙了個寂寞。競爭到最后,兩人都精疲力盡,也到了劍拔弩張的架勢。只要兩家一碰面,火氣就蹭蹭往上漲,隔了幾米的鄰居,最后不但成了冤家,還成了仇人。“為了那碎銀幾兩,開個小店也受傷”,金老板如實說。
那是從前,我們不懂合作的重要性,覺得獨木也能成林。現在,我們摒棄舊觀念,把同行變成合作關系的朋友,有錢一起賺,責任一起扛。這也是金老板的原話。
現在的零售模式,可謂百花齊放,各有各的道。零售渠道多了,經營壓力也大了,光微商和電商奪走的市場份額就不是小數。從前的單打獨斗自損自嗨模式,也逐漸被電商無情碾壓。前幾年煙草公司牽頭,成立了自律小組,為了保證零售戶的正常利潤,把惡性競爭扼殺在搖籃里,所有實體店的店主們都自愿按照價格自律小組的章程來,讓賣煙掙錢,商品能得到該有的利潤。店主們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知道了抱團取暖的必要性,也領悟了惡性競爭的殘酷性,逐漸的從煙草專賣自律演變成其他商品的價格自律,并且嘗到了甜頭,慢慢發現,同行未必是冤家,可能還是合作伙伴。
商業街是一條不長的街,兩面卻林立著很多便利店,最近的兩家超市更是比鄰而居,這就形成了躲不開的競爭模式。惡性競爭的最原始狀態就是價格競爭,低利潤銷售和無利潤銷售,甚至賠錢銷售,讓所有零售戶苦不堪言。自從嘗到了卷煙價格自律的甜頭,順豐超市盧老板舉一反三就想到了在其他商品上抱團取暖,把同行都發展成利益共同體,這樣就避免了惡性競爭的發生。畢竟,辛辛苦苦開超市,都是奔著利益來的。
盧老板的提議,得到了很多店主的支持。那時候正是春季,好多啤酒經銷商都在搞活動。預定一百件一個價格,一千件更實惠,五千件的優惠價格讓所有人心動,但庫存量太大,一旦滯銷,放著放著日期就陳了,銷售起來有點麻煩。盧老板就提議,大家伙合伙買,一家幾百箱,都能消耗掉,還能拿到最低進貨價,總的算下來能省不少錢。對于雙贏的事,大家伙都積極參與了,以后又在一起拼了很多商品,以最低的進貨價,賺取了最大利益。
新時代,零售模式正以你想不到的方式千變萬化著,守住自己實體店的同時,經營模式也要與時俱進,把同行變成合作伙伴,是每個零售老板應該學得格局和智慧。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