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店鋪會有多少位“老板”?6325位,是勝利村愛心超市給出的答案。四川省宜賓市高縣勝利村的愛心超市屬于勝利村村集體所有,6325位村民都是它的老板。
從脫貧走向振興
店如其名,在脫貧攻堅歲月里,愛心超市的初心并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由勝利村黨支部書記郭長軍牽頭,打造成一家服務型愛心超市。
隨著脫貧“摘帽”,愛心超市扶貧角色逐步淡化。鄉村振興,超市得多掙錢,才有更多盈利分給鄉親們。可怎么多掙,難住了沒有生意經驗的村委工作人員。
志愿者入戶宣傳安全知識。 劉起 攝
“郭書記,我看現在很多商鋪都在升級美化改造,我親戚的店鋪改了,還裝上了收銀機,收入有了提升。要不我們也試試?”村委惠大姐熱心地出主意。
惠大姐的主意得到大家的響應,郭書記卻犯了難,愛心超市前幾年盈利不多,如果升級店面形象,可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宜賓高縣煙草黨支部志愿服務隊為助力鄉村振興,正在發起紅色示范終端建設項目。了解到愛心超市的改造意向和現實困難后,志愿者向愛心企業申請前柜、背柜,為改造省下一大筆費用。對口黨員實地走訪,設計改造方案,測量各個空白區域具體面積,考慮視覺效果,規劃增添紅色元素。客戶經理傳授陳列方法,商品陳列更加賞心悅目,購物通道更加整潔,點亮店面形象后,分析超市收銀機數據,提供經營指導建議,傳授商品推薦技巧。
店鋪升級后,商品賣得更多更好了。今年5月、6月擺脫“淡季魔咒”,數據顯示,愛心超市月均盈利提升5533元,預計全年能夠多掙6.6萬元。
志愿者在勝利村進行直播教學。 劉起 攝
“超市多掙點,就能給村民多分點,咱們村人人都能得實惠。”超市收銀員看著營業數據高興地說道。
從終端走向社區
愛心超市背后是宜賓市最大的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時代小區,許多小區居民穿過超市前后門進出小區,志愿者們萌生了在超市收銀區域設立“便民服務柜”的想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店鋪形象改造期間,志愿者詢問來往的居民、愛心超市員工、村委干部對便民服務柜的需求,綜合各方整理出雨傘、飲用水、防暑藥品等能夠切實服務到村民的物品。為了能夠持續關注、幫助到村民,便民服務柜上放置了“需求意見簿”,將愛心服務做實、做細、做久。
需求搜集期間,志愿團隊發現小區內有很多獨居老人,也有許多因父母上班而獨自在家的兒童。
安全宣傳月期間,志愿團隊成員上門講述火災案例,宣傳安全知識,幫助其檢查燃氣、線路等設備設施是否安全。進了門,不光是志愿者講,也聽老人們講講家長里短,說說往昔歲月。一位奶奶對志愿者們非常依依不舍,當問到還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奶奶滿是感激,分別時說到:“我真的沒有想到還有你們在關心我。”
從一村走向四方
翻開郭書記的榮譽證書,脫貧攻堅優秀個人、脫貧攻堅奮進獎、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一一在列,它們都是郭書記多年鄉村工作的汗水與成果。其中一張“創業明星”的榮譽證書,讓志愿者眼前一亮。
“郭書記,沒想到您還有這項隱藏技能,不知道您愿不愿意給別人講講創業課?”志愿者懇切問道。
在郭書記大力配合下,志愿者搭建起外出人員與家鄉創業明星的溝通橋梁。外出務工人員需要返鄉創業咨詢服務時,通過微信線上視頻連線、騰訊小組會議等方式,讓郭書記講創業經歷、創業政策、創業前景,解答疑惑,幫助更多人有目標地創業、有底氣地返鄉。
除了外出的鄉親,也得考慮到留在村里的村民。志愿者利用愛心超市旁的土特產門市,打造特產聚集地,邀請有特產想推薦的老板進駐特產店鋪。福溪“趙家果酒”的趙老板第一個響應,帶著自己的李子酒、桑葚酒加入。
不光是擺著賣,直播才是當下的營銷密碼。志愿者為愿意前來的老板提供手把手教學、共同直播等服務,打造起鄉村直播賣貨的“臨時學校”。
高縣煙草探索的“煙草+村委”紅色終端打造模式,抓住線下的關懷和線上的便捷,豐富店鋪內涵,拓展店鋪外延,助力村委增收,幸福一村人民,帶活一域經濟,共同走向鄉村振興的最終勝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