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要經過我居住的這條街,日復一日,從來沒注意到它有什么變化。但是不經意留意到一個現象,讓我嚇了一大跳:原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身邊的這些煙酒百貨店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以前只知道他們喜歡拼“價格戰”,搞“內卷”,殊不知一場更有意義的“外卷”戰斗早已悄悄拉開了帷幕。
是抖音上一個短視頻提醒了我,不然我也不會這么用心地觀察。抖音上說,隨著網店的沖擊,一鋪養三代的時代即將終結,傳統的經營模式將受到強烈沖擊,生存會面臨巨大挑戰。
我就想,這些煙酒百貨店命運將會如何呢?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很震驚:其實他們早就做好了準備,蒙在鼓里的是我。同樣不思進取的還有伴隨我走過十幾年歷程的煙酒店。
01?劉老板:走村串記?尋求合作
老劉的食雜店規模小,而且位于鎮區和村莊的結合部,屬于俗語所說的“滑地”,不容易讓行人駐足。近幾年,周邊店鋪開得多,特別是鎮區又冒出了幾個大超市,更要命的是網店沖擊,幾個因素疊加,使包括他在內的多家食雜店日用品銷售幾乎走到了盡頭。
經過苦思冥想,老劉覺得不能坐以待斃,畢竟一輩子靠食雜店積累零花錢已經成了習慣,萬一店鋪倒閉,晚年生活就會受到影響。于是他返璞歸真做起了走村串戶的“賣貨郎”,一輛電動三輪,帶上油鹽醬醋、果奶餅干,這就出發了,既增加銷量還緩解了貨物臨期的壓力。這種無奈之舉,讓瀕臨絕境的店鋪得到了短暫喘息的機會。另外把店鋪貨物歸攏一下,騰出十平方左右的地方,讓老伴重新拾起來理發的手藝,賺錢之余可以激發店鋪活力。
除此之外,老劉還和銀行聯系,設立了民生資金代取業務,代發放尊老金、養老保險、低保金,為老年人和弱勢群體提供了方便,使他們免去了到銀行排隊的辛苦。這部分人每月都要到店里取錢,時間久了,就會帶動商品銷售。
最近,老劉還打算增開“小鎮外賣”業務,和公司合作,由對方提供軟件,動員全鎮商家入駐,消費者可以通過軟件購物、點外賣,由老劉負責送貨上門。既賺錢還能代銷本店商品,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老劉店雖小,事情可不少,夫妻倆整天忙忙碌碌,一分鐘也不閑著,算是把各種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全部化解了。這叫笨人有笨法,跟不上高科技,只要不怕吃苦,就有錢賺。
02?趙老板:前店后廠?特色經營
老趙的食雜店和老劉相隔不算太遠,但離鎮區比老劉算稍稍近了一些,但也近不了多少,同屬難兄難弟的行列。面臨的不利因素和老劉相差無幾。但是老趙走的路子和老劉截然不同。
為了使食雜店生意不至于受大超市和網店影響太大,老趙走的是農產品深加工、前店后廠模式。以自家種的黃豆、芥菜為原料生產臭豆腐、大頭菜,并腌制鹽豆,一起擺在店門口招徠顧客,效果奇佳。附近居民農忙或特殊情況來不及做菜,三兩分鐘趕到店里,買上三兩塊錢的,到家就可食用。大超市雖然也有類似小菜,但是不如本地人做的更合胃口,所以寧愿到他店里來。
遇著買賣雙方都閑來無事的時候,老趙夫妻倆還會同老頭老太太們交流一下做菜心得,怎么樣做品相更好看,才更合胃口,隨便聊聊雙方都受益匪淺。一回生二回熟,熟客們愛屋及烏,把老趙的小店重新搞得紅火起來。不僅煙草檔級又往上升了兩級,其他非煙商品賣得也很不錯。其實開在鄉村的很多食雜店都可以走這個路子,技術含量不高,只要不嫌麻煩就行。也不一定非要老趙做什么就跟著做什么,可開發的農產品很多,實在想不出,到大超市轉一圈思路就開闊了。
03?陳老板:鹵味攬客?業務互補
面對經濟下行的不利局面,陳老板重新把開小飯店的手藝拾了起來。他是這樣考慮的:不管別的行業前景怎么樣,經營與吃有關的生意業績不至于太差。于是他把食雜店的三間門面隔開一間出來,用于經營鹵菜、熟食。一方面市場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還希望通過它把食雜店客戶數量突破一下,達到穩定老客戶和發展新客戶的目標。
本身食雜店和鹵味業務聯系也很緊密,表面看是各干各的,其實分工不分家。食雜店中的這個“食”字和菜品應該有割舍不斷的情緣。買煙酒就要順便帶點小菜,買小菜的也希望順便帶瓶酒。一句話:就怕沒有客人來,只要有人氣,就不怕商品銷不出去。陳老板思路正是由此而來。經營了兩年,食雜店和熟食、鹵菜互相促進,靠這點小特色,在別人生意每況愈下情況下,食雜店生意越來越好。
04?王老板:創意禮盒?提升檔次
最有創意的當屬王老板,以前就有腌制咸鴨蛋的手藝,最近食雜店生意不好,他干脆和老伴、兒子一起也搞起了“前店后廠”模式。但比老趙的有所突破。
一方面腌制咸鴨蛋,一方面收購小黃魚和銀魚,并專門印制了禮盒。這三種商品用禮盒一裝,放在自家食雜店里,和奶類、餅干放在一起,作為節日地方土產推出,吸引了不少返鄉的游子。節日一過,離家外出的打工人都喜歡選擇捎帶一點送朋友、拉關系。由于這些禮盒別的食雜店鮮有經營,又是自己生產,買起來非常方便放心。一家幾口忙里忙外,比以前整天盯著食雜店充實多了。
而且自制禮盒還帶動了食雜店其他商品的銷售,使食雜店經營實現了質的改變。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老板這種經營方式有可能會是今后鄉村食雜店挖掘自身潛力,實現飛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農產品滯銷時,對其進行簡單加工,制成禮盒,既銷出了農產品,還提升了食雜店檔次。可謂一舉兩得。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逢年過節捎帶畢竟不如網上常年銷售效果更好。
05 張老板:夫妻協作?直播帶貨
年輕人開食雜店既不賺錢,還占人手。小兩口看店兼顧帶小孩,外人看起來還挺好,其實這種生活持續時間久了,無異于慢性自殺。錢沒賺到,懶散風格到養成很順利。照目前行情,單靠食雜店那點利潤,連日常生活維持下去都難,更別指望有什么發展了。怎么辦呢?如果一個人外出打工,另一個人留守,帶孩子和看店,也會把人折磨得夠嗆,反正怎么都不合適。
小張就屬于這種情況,但是他沒有被困難嚇倒。小夫妻倆利用空閑時間學習短視頻制作技術,開起了網上直播。積累了一定人氣后,夫妻倆調整了商品結構,進了不少適合網售的商品,開始直播帶貨。有顧客來就賣東西,沒顧客時候就研究線上營銷術,既充實了日常生活,避免虛度光陰,還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保持了經營正常運轉。
目前年輕人開店大多走這個路子。食雜店只作為生存發展的根據地,進取和拼搏精神才是對年輕的定義。什么是傳統食雜店?什么是新式食雜店?店主的年齡不是界限,對新事物的判斷和接受能力才是標準。要想讓店鋪永遠都能跟上時代步伐,店主思維要永遠年輕這點特別重要。
以上是食雜店幾個轉變經營方式的例子。食雜店越開越多,伴隨經濟下行,賺錢也越來越不容易。傳統經營模式已經很難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了。所以,筆者給那些目前還在困境中的食雜店提幾點建議:
一是圍繞消費需求想辦法。消費者有什么的需求就提供什么樣的商品和服務。在幾十年前,食雜店各位老板就呼吁:“生意不能做了,所有生意都給做完了。”事實證明,一直到現在,經歷了這么久,生意還沒做完,而且隨著線上生意的崛起,新零售才剛剛起步。消費者每天都有新需求,零售服務也需要及時跟進。那些叫囂“生意被做完了”的人,都是些不怎么喜歡動腦子的傳統生意人。
二是多研究市場變化趨勢。今后食雜店發展有規模擴大化、商品多樣化、服務多元化、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趨勢。食雜店和大超市經營范圍和服務水平越來越接近。只有順應趨勢,未雨綢繆,及時調整經營思路,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三是要調整經營范圍和思維模式。也就是筆者所說的“外卷”,應注意遵循序漸進原則,不要企圖一蹴而就。做到多學習,多摸索,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發現新趨勢及時跟進,還要考慮消費者消費習慣和市場的接受能力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內卷”是為了“活命”,“外卷”是為了發展。其實每個食雜店在“內卷”的同時,多少都有點“外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主動“外卷”可以讓企業永遠跑在同行前面,被動“外卷”使企業永遠比別人“慢一拍”。只有認識到“外卷”的必要性,才能逼迫自己不斷主動“外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