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土特產。小到一個鄉鎮,大到一縣一市,總有別的區域沒有的東西。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地,一方水土也可以養出一方土產品。
我小的時候,總以為全國居民都吃煎餅,因為煎餅是我們當地的主食。我想不出,離開煎餅的日子過下去還有什么意義。后來,有個泗陽的親戚來家做客,煎餅拿在手里竟然不知道怎么折疊,怎么下口,我開始還以為這人智力有問題,基本生活自理有難度,聽別人解釋終于明白,泗陽那地方不吃煎餅。我才知道地球上還有不吃煎餅的人。那時候還沒有土特產的概念,總以為窮人吃的東西難登大雅之堂。許多年后,互聯網問世,本地煎餅也被各種廣告詞包裝成人間美味,被快遞送到全國各地,我們心里才模模糊糊有了土特產這種思維。
成年以后,褪去學生外裝,露出了世俗人的本質,眼睛所見之物,無不被打上“¥”的印記。許多東西不再僅僅是好吃好看,主要是還能向外推出賣錢,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土特產”。
最近,土特產又與鄉村振興聯系起來了。特別是鄉村振興中關于“土特產”重要論斷發布后,這使得土特產有可能不再土,從“下里巴人”到“陽春白雪”的轉變就在眼前。
照我琢磨透“土特產”三個字,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含義:小的方面是說致富農民要在特色產業上做文章,大的方面意指鄉村振興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特別要注重發揮地域優勢、特色產品的作用,構建有競爭力的產業鏈條。
這段話和我們開食雜店的有關系嗎?
一方面食雜店是地域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地方都有食雜店,但各地食雜店布局密度、經營方式、商品特色各方面不盡相同。他們在方便群眾生活、促進經濟增長、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是食雜店在把土特產推向市場的過程中應該有所作為。食雜店和群眾聯系緊密,店鋪經營者大多又是土特產的生產者,一手托兩家既有實際需要也有實現的可能。這也是目前轉變食雜店經營方式的迫切需求。
通過食雜店把當地土特產賣出去,有以下幾個途徑可供選擇:
一是臨街或者地勢特別好的食雜店,可以經銷當地土特產。當今人口流動范圍廣、速度快,土特產就成了外地來人和本地外出人口都很喜愛的商品。顧客買煙酒百貨時會順便捎帶。
二是地勢不具有競爭力的食雜店可以把精力放在網店上,通過電商平臺把土特產推向市場。
三是人手充足的食雜店可以采取前店后廠模式通過對土特產簡單加工整理、包裝,做成禮盒,這樣可以增加商品價值,在出售時可以獲得更理想的利潤。
四是搞產業融合,實現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并結合新零售,形成產業鏈。
五是利用國家支持快遞下鄉的有利條件,把快遞引進食雜店,使之為土特產銷售服務。
食雜店要在鄉村振興中把土特產這項功課做好,有幾項難題必須克服:
一是自滿心理。大多數食雜店經營者認為:小店賣個煙酒就不錯,不用動腦筋,輕松賺點零花錢就行。但是目前食雜店生存面臨嚴峻挑戰,并非像想象的那樣一勞永逸,轉變經營方式勢在必行。很多事情實施起來并沒有多大難度,主要是經營理念沒有改變。只要做了有可能比開煙酒店還容易。
二是改變食雜店只能賣煙酒百貨的錯誤想法。團購、快遞下鄉都為食雜店轉變經營方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將來還會有很多便利措施跟進,特別是鄉村振興,更是為食雜店做大做強指明了方向。如果單純只賣煙酒不考慮與時俱進,將會坐失良機。特別是圍繞土特產會有很多文章可做。
三是不愿意學習新技能新知識。新零售理念和直播帶貨本領的結合是新時代食雜店實現咸魚翻身的必備利器。不要嫌位置差,也不要埋怨自己沒有門路,更不要自怨自艾技不如人。只要想做好,在哪兒做都一樣,就看有沒有干事創業的雄心。
做任何事都有難度,但是利用食雜店把土特產推向市場,這是所有營銷中比較簡單的事。因為我們比別人都懂土特產,也懂得營銷,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土特產是消費者生活中所需要的。想不想做好就成了問題的關鍵。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