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筆者走進某小區門口的一家小超市打算買包煙。走到柜臺前,竟看到薄薄的一層灰,很顯然店主好幾天沒有擦抹柜臺了。
店主是一位中年男子,我詢問他最近生意咋樣。只見他眉毛一皺:“哎,今年生意太難了,實在是太難了,大部分商品動銷都不好。要不是臨近年末,自己都想著盡快轉讓店鋪了。”
或許全國像這樣的小超市、零售店還有很多很多。于是我和店主慢慢聊了起來,對店主的零售生意狀況有了大致了解。
01 經營現狀——客流少、利潤低,經營難
該小超市店主姓宋,姑且稱為宋老板。6年前,花了18萬租下兩樓店鋪,租期6年。一樓是零食、生鮮,煙酒;二樓則是日化、洗護。雖然面積不算大,但品類還算齊全。
問到經營具體情況時,宋老板告訴筆者,“前些年還行,可今年的生意很慘淡。去年中秋的時候,牛奶一箱接一箱地賣,今年過節賣的箱數還不到之前的一半。”
宋老板還無奈地說:“今年是我開店這么多年來最難的一年。國慶節結束后盤點了一下前十個月的銷售情況,整體下滑了大概4成,特別是飲料和零食這些品類,銷量幾乎減少了一半,除去租金所剩無幾。”
面對此種狀況,宋老板也采取了一些對策:
一是延長了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一直到營業到晚上10點,有時甚至到凌晨,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接待顧客。盡管如此,客源依然稀稀拉拉。
二是今年增加生鮮。每天早晨6點起床,洗漱好后立即去菜貿市場進些新鮮蔬菜水果。“雖然這些生鮮沒啥利潤,但如果店里不賣這些東西,來的人就更少了。”
三是在社交平臺尋找低成本貨源。宋老板說:“某些方便面和飲料的業務員拿貨價一抬再抬,我們這種小店根本卷不動。”于是自己加入了一個批發交流群,“里面經常會有一些商品價格很低,雖然貨源不穩定,但多少能省點。”可即便如此,進店的顧客基本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都是奔著買菜來的,貨架上的商品始終少有人問津。
四是優化服務質量。為了爭奪客源,自己在優化服務質量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在店前放置小桌小凳,提供熱水;加大促銷力度,時常搞購物摸獎活動;增加快遞收發業務,代收代寄快遞,方便路遠顧客;擴大免費送貨范圍。但是即使這樣,狀況似乎也沒啥改善。再這么經營困難的話,除去房租所剩無幾,實在是無力再繼續扛下去了。
02 原因剖析——“狼群”來了,無限擠壓空間
其實像宋老板這樣的小店并非個例,它只是全國數千萬小店的一個的縮影而已。近幾年,市場上傳統小店普遍遇冷,面臨著經營困境。
一方面,線下這塊蛋糕,市場份額被多方分割,競爭愈發白熱化。據統計,目前國內便利店總數達到30多萬家,2023年樣本便利店企業凈增門店達到9072家。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店受到直接影響。
如宋老板所在的小區里新開了一家美宜佳,直接分走了大量客流。不僅提供熱食、便當等,還有快遞服務,在小區內部開店,更貼近顧客,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去那里買東西了。
另外,零食店也在快速擴張,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底國內量販零食門店總數僅2500家左右,而截至2023年10月突破2.2萬家,預計2025年國內量販零食門店數將達到4.5萬家。
一些同類門店相互競爭,相互擠壓。前不久,筆者所在的城市就這種情況下,傳統小店的日子自然不會好過。即使煙有當地煙草公司統一零售價格,但也有店主為了拉客私下降價銷售。這樣的無底線價格戰,最終結果必然是互相無情“殘殺”。
另一方面,傳統小店自身的經營問題也很大。相比連鎖門店,傳統小店在商品、陳列等各方面都做的不好,消費者沒有進店欲望。比如站在宋老板店外觀察,小超市還在用著厚重的門簾,讓人都有些難以分辨是否在營業狀態。走進店內,映入眼簾的便是過道之間堆滿的箱子,空間顯得十分擁擠,頗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感覺。
越是生意不景氣,老板越懶得打理店鋪衛生,與周邊整潔、明亮的零食店和便利店,形成強烈反差。比如卷煙柜臺上擺放的仍是一些老品牌,很少有新品,其它商品亦然。即使有新產品上架,也往往依賴于上游支付的陳列費用,而非基于市場需求的深度分析和考量。
所以很多時候,消費者并不是不愿意到線下消費,關鍵在于小店有沒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越來越成熟,需求也日益多樣化。如果傳統小店不能積極做出改變,以后會越來越難留住顧客......
03 尋找對策——經營低迷,如何走出困境?
小超市、零食店、便利店等業態,本質上都是在切割本地市場的份額。傳統小店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自然而然,依賴本地小店做銷量的經銷商也開始變難。許多小店如果不改變方式,探究策略,那么離關門歇業為期不遠。
一是積極尋找合作盟友。因為零售門店的日子不好過,要想活下來,不被收編、淘汰,就需要找到一個可靠的“盟友”——經銷商。能深度捆綁終端門店,并且能夠幫助門店穩住生意的經銷商,在未來會具備更強的護城河。對于經銷商來說,未來必須發育出一項新的能力:懂零售生意。
小店不同于便利店、零食店以及連鎖超市,擁有強大的供應鏈管理和品牌支持,他們往往缺乏必要的運營能力和資源。因此,經銷商需要精準有效的選品、控制價盤以及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幫助小店抗風險、找增長。
舉個例子,一位休閑食品經銷商可以通過精細化的品類管理,在合作的小店內承包貨架,為其運營整個休閑食品品類的貨架,產品組合、陳列以及價格設計,甚至為整個門店設計動線,免費提供貨架等等一站式的服務。
對經銷商而言,與小店深度“捆綁”之后,通過足夠多的終端資源,更容易爭取上游廠家的資源和支持。
二是參加技能培訓,加大創新力度。零售戶要想走出經營困境,絕地求生。還必須擁有現代經營智慧和技術,因此要主動參加培訓學習,加大創新力度。
通過網絡學習、定點培訓和同行交流等模式,及時了解最新的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盡快熟悉和掌握基本的銷售技巧,還有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建立私域進行宣傳推廣,發揮抖音、微信網絡平臺直播功能,吸粉引流。終端粘性更強了之后,更容易推新、賣更高毛利的產品,形成一個完美閉環,有利于拓展經營渠道,挖掘零售潛力市場。
總之,傳統小店們要找回節奏,必須發揮社區親近優勢,扎根社區,注重消費者需求,為鄰里提供便利;同時經銷商要專注品類的精細化運營,深耕終端,加強合作,共創美好未來。
眼下正迎來2024年年末,也是經營好時機,希望各位店主用心用情對待經營,善待顧客,收獲多多!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