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突然下雨沒帶傘,在樓下便利店借到了折疊傘,今早還幫老家親戚買了周村古商城的門票,這小店現在跟百寶箱似的!”周村區航東社區居民劉阿姨拎著剛買的新鮮蔬菜,對街角的眾惠優選便利店贊不絕口。這家曾瀕臨轉型困境的社區小店,如今已蛻變為集購物、文旅、便民服務于一體的惠民綜合體,成為服務民生的“神經末梢”。
從“經營困境”到“破局契機”
“四年前剛開張時,就是個賣百貨副食的夫妻店,從早上六點忙到晚上十一點,月利潤才三千來塊。”店主王強指著墻上的店鋪老照片回憶。店鋪周邊有三個老小區,雖然有兩千名潛在顧客,但卻因業態單一陷入了忙碌多、客流少、利潤薄的怪圈。轉機發生在去年8月的一個暴雨天:一位渾身濕透的大爺來到店里,想給手機充上電,聯系孫子的班主任等雨小了接孩子,卻發現店里連適配的充電線都沒有。“老人失望離開的背影,讓我突然意識到,居民需要的不止是買東西的地方,更需要一處為他們提供暖心服務的地方。”王強說。
幾天后,周村煙草客戶經理的走訪,為他打開了新思路。“當時李經理給我看了張店、臨淄的案例,有的小店能代訂機票,有的能收發快遞,完全超出了賣東西的范疇。”王強坦言,最初擔心改造資金和服務落地的問題,但周村煙草聯合郵政、銀行、電信等單位推出的一站式改造計劃,讓他吃了定心丸,不僅免費提供設備,還派專業團隊規劃空間,甚至連服務項目對接都有專人跟進。
圖為整理便民服務柜內的雨傘等服務設施
17項服務搭建“便民生活圈”
推開眾惠優選的玻璃門,左側六平方米的便民服務區格外醒目:飲水機、急救藥箱、充電插座一應俱全,墻上掛著的17件便民工具清單,詳細標注著雨傘、打氣筒、扳手的借用流程。“上周日我老伴在家頭暈,我跑來借血壓計,王老板不僅幫忙測量,還聯系了社區醫生!”居民張阿姨提起這事仍滿是感激。去年以來,眾惠優選店內已成功處置2次顧客突發不適情況。
圖為幫助社區居民辦理社保查詢業務
在當地文旅部門協調下,小店的服務項目更顯地域特色:接入周村古商城電子票務系統,游客可現場購票并領取手繪地圖,王強則兼職當起旅游向導;與周邊合作社合作設立特產代收點,“周村燒餅”“王村醋”等當地特產每月銷售額超1000元;搭載電信繳費終端和醫保電子憑證激活設備,今年已為50余名老年居民提供基礎服務。
從“單一經營”到“社區樞紐”
圖為向社區居民提供自助打印服務
“現在每天客流量翻了一倍,月利潤也翻番,更重要的是覺得自己成了社區‘管家’。”王強的賬本上,新增服務帶來的收益清晰可辨:代收快遞每件賺1元,代訂鮮奶每月增收300元,連社區老年活動通知都由他幫忙傳達。這種變化背后是,周村煙草聯合6家單位將社區小店打造成惠民綜合體。目前,全區已建成 2家惠民服務中心、17家便民服務社。
“這些小店就像城市的毛細血管,通了,生活就順了。”一位老居民的感慨,道出了小店服務升級的意義。夕陽下,王強正忙著幫居民打包寄往外地的周村燒餅,店墻上“惠民利民、至精至誠”的標語,在燈光下顯得格外溫暖,這不僅是一家商店的蛻變,更是基層民生服務創新的生動注腳。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