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白酒院士”這個事兒鬧的沸沸揚揚,爭議點頗多,千頭萬緒,總有杠點。我跟你說茅臺的總工王莉院士候選人符合規定,你跟我說價值導向;我跟你說她其他的獎也有價值導向你跟我說導向不一樣;我跟你說院士遴選有章程,你告訴我院士評選貓膩多。。。我說啥你都轉移話題還杠個啥呢?
稍微梳理一下發現,反對的聲音其實主要集中在“醬香科技,飲領全球”、“白酒院士”等方面,還有不少網友將這一事件與十年前的“煙草院士”一事相提并論。2011年,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副院長謝劍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引發巨大爭議。最終,中國工程院刪除了“煙草科學與工程學科”,不再增選新的“煙草院士”才算了結。
果然煙酒不分家,就連爭議也如此相同。
?
焦點:與健康理念相悖
深入來看,此次爭議不僅僅是因為茅臺的影響力,也并非是單純的技術性因素。換言之,因茅臺而引發的爭議只是表象,更深刻的原因還是在于白酒兩個字。這一點確實很象當年的謝劍平院士,爭議的焦點就因為他研究的是煙草。
反對的人普遍認為,煙酒行業的人當選院士不合適。
他們認為,白酒和煙草面臨一樣的問題,那就是對健康有害,與全民健康的理念相悖。此外,院士一直被視作“科技興國”的尖端人才和模范先鋒,推薦致力于研究“釀酒”技術的研究人員評選院士,很可能與人們對院士的期待大不相符,甚至引起人們對社會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薦、評選標準的質疑。經濟學家宋清輝還表示,白酒行業與院士所代表的尖端科技形象不相符,若茅臺總工被選為院士,可能會拉低院士在公眾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有人吐槽,茅臺做的再好也是個釀酒賣酒的,作為中國酒業大師、茅臺首席白酒品酒師、中國評酒大師,享受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王莉不管多牛都沒有資格入選兩院院士名單。還有不少人疑惑:一瓶白酒,酒精含量倒是不少,科技含量到底在哪?更有人直言,一個評酒大師擔不起萬眾敬仰的科技泰斗。
但,真的是這樣嗎?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阮光鋒認為,白酒屬于食品,食品制造工藝同樣需要技術含量,目前工程院就有多名院士是食品方向。隨著食品工業的不斷發展,甚至生物技術的應用,釀酒的技術門檻正在不斷提升,白酒行業也是有一定技術含金量的行業。
說賣酒的沒有資格入選,純屬對茅臺的偏見。茅臺能做到三萬億市值,中國白酒行業老大,當然有其獨到之處,包括酒在內的食品行業一直是中國的短板,十四億人口大國,卻沒有一個響當當的世界級的食品品牌,恰好是因為對食品科技的不重視。難道只有搞衛星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的才可以入選嗎?食品行業有多重要,很多鍵盤俠是無法理解的。茅臺作為中國白酒的老大,其總工代表了這個領域最高的科技水平,為什么不能入選?看看全球食品行業競爭中,中國是如何的尷尬!煽動民意可以,對茅臺有情緒也可以,但真的不要低估釀酒行業和食品行業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含量。
?
爭議:人才和行業應該分三六九等嗎?
所謂的“煙草院士”和“白酒院士”,其實都來自同一個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這種與大眾生活十分貼近的傳統專業,自然容易招致大眾對其科學性的質疑。畢竟,人人都能對食品點評幾句,但看到衛星、火箭、超級計算這類科技新聞,大部分人都只會喊“666”并點贊,因此,面對各路來勢洶洶的質疑與煽動,一些網絡大V和有識之士的觀點更顯理性。他們普遍認為,關于這件事的討論,可以從學術水平,成果轉化這些方面去討論,但非要把工業分三六九等實在奇怪。如果了解食品領域,就知道出院士的反倒是經常讓大家看不上的行當,2019年分別有研究乳制品方面的兩位,一位研究糧油真菌毒素監控以及一位茶葉加工領域的大神當了院士,誰說食品領域就不能出院士呢?
子午俠士?: 有什么不合適的,煙酒制造既然劃歸輕工業,那么行業組織或協會根據其專業貢獻、技術成果報送自己的技術創新、革新人才參評工程院院士有何不可?評上評不上是另一碼事,你不能說人家連參評的資格都沒有。只要符合條件,符合規定,就是妥當的。
?
另外,還有人指出,工程院院士評選有一項重要的指標就是提升產值,換句話說就是掙錢。從這個角度說,煙草院士也真的沒啥毛病。再說了,真的以為釀造技術不是技術了?
其實在網上冷嘲熱諷的一些人,未必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如果你先入為主認為只要與煙酒相關就反對,為了反對而反對,就總會有反對的說詞,正象網友指出的,我跟你說茅臺的總工王莉院士候選人符合規定,你跟我說價值導向;我跟你說她其他的獎也有價值導向你跟我說導向不一樣;我跟你說院士遴選有章程,你告訴我院士評選貓膩多。。。我說啥你都轉移話題還杠個啥呢?
?
事實:關于煙草院士的真相
回到開頭我們指到的焦點問題,即無論煙酒,因為與健康相悖所以不能評選院士。關于這一點,我想說明的是,無論白酒也好,煙草也好,都是國家合法產業,以煙酒有害健康來攻擊這兩個行業所付出的努力和貢獻都是短視和口舌之爭。在2011年12月11日,魏復盛院士就曾解釋過給謝劍平院士投票的兩方面原因,這兩個原因放在今天來看仍然對普羅大眾有重要的借鑒作用。他說:
首先,中國人有很長的吸煙歷史,幾個億的人口有吸煙的不良嗜好和習慣,要改變現狀難度很大,謝劍平的“降焦減害”研究對控煙作用很大,他獲得了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次、申報發明專利多項,其研究成果被認可,并已經推廣。
第二,煙草行業是我國的納稅大戶,煙草稅收對國家建設有重要作用。“控煙是個逐步的過程,‘降焦減害’是解決吸煙問題一個必經的階段”“降焦不是承認無害,而是將焦油降到更低的程度,煙民不喜歡了,感覺到抽煙沒勁兒了。”魏復盛這樣解釋,控煙有一個逐步的過程,除了宣傳、管理控煙,不在公共場合吸煙、影響他人和孩子,“降焦減害”的研究也是一個重要方面。魏復盛院士表示,與經濟發展和環境資源污染矛盾類似,吸煙和控煙也需要進行利弊權衡,相互妥協和平衡,不能絕對地看這個問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的陸士新院士表示:“我國的煙草研究的大部分精力只是放在煙草自身的化學分析上,以提高卷煙產品質量,對降低香煙中有害化學物質的研究并不多。”他主張控制煙草對人類的危害,應走降低香煙中有害物質含量之路。而這正與謝劍平院士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相一致。
還有,如果院士評選真像你們所詆毀的那么不堪,那么院士這個稱號就不值錢,那王莉上了就上了唄;如果院士這個稱號那么神圣,連你都能看出來不妥,那其他院士會看不出來么?如果你覺得不妥但是專家們覺得該上,那是不是又回到第一種情況了?
所以,對自己不了解的行業和領域,少說為妙。
PS:科普: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要過幾道關?
一般情況下,經廣泛動員后,省級科協產生候選人并報送給中國科協,再由中國科協組成提名委員會進行會議評審,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提名結果,并結合規定的名額,報送給中國工程院。經中國工程院審查合格后,才能產生有效候選人。也就是說,貴州公示的4個候選人,目前還不是有效候選人。而有效候選人經中國工程院網站公示、兩輪評審、院士投票等程序后,才能成功當選。能走到最后的,寥寥無幾。
2019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官方公示的531名有效候選人中,最終只有75人當選院士,成功率只有14%。
至于此次推薦候選人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干擾,貴州省推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明確表示:“不可能!我們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開展推薦工作,完全沒有問題,完全問心無愧!”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