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二月,經歷了節日的歡愉,體驗了親朋的相聚,見證了新春的伊始。
我們在二月,有雨有雪有陽光,有聚有散、有閑暇、有收獲……
當然也有爭議。
二月最大的爭議就是由“白酒院士”候選人牽扯出當年的煙草院士一事,此“熱點”之“熱”甚至到了各行各業三教九流都能對此事品頭論足的地步,再加上一些媒體的推波助瀾和有意引導,不少人認定此事“荒誕”,但很多人忽略了對科技的爭議,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酒業就煙草行業同屬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酒業且不說,只說煙草,看似簡單,卻涉及了生命科學,化工,醫藥健康,生產工藝等不同的研究領域,從遺傳育種,到植物病理,從種子萌發,到煙葉營養,這些在其他農口涉及到的研究領域都會涉及,特別是在一些應用基礎方面,也不斷嘗試一些新技術,新方法,至于像煙葉風味,煙草添加劑,以及烤煙過程的營養流失,包括烤煙加工過程中的一些其他工藝流程,還有就是從降低對于人體傷害的角度去改良煙草加工流程,都是煙草行業科研人員日常的研究范疇。這樣一大波科研力量,出院士沒有什么不正常。相反,脫離現實和理性的角度來談院士之爭,才是不正常的。
每逢節假日,也都是商場和一些大型購物、游樂場所最繁華熱鬧的時期,也是吸煙人士最為難捱的時期,每逢此時,必然有一部分媒體盯住部分煙民在這些場所不當吸煙的問題進行“揭露”和“曝光”,對此,也有很多人認為,吸煙這一行為本身并不可恥,對吸煙的消費者來講,比“吸煙有害健康”更可怕的是沒有合規的吸煙場所,控煙不能無視吸煙人群的存在和現實需要。
另外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情就是之前人們對綠皮車吸煙問題的關注得到了回應,日前,沈陽局集團公司下發《關于普速列車試點全列控煙的通知》,決定在長春客運段值乘的9對普速列車作為控煙試點列車,實施全列禁煙。全列禁煙列車及換掛列車的煙灰缸施封;將禁煙宣傳、中途巡視、應急處置等內容納入作業流程,規范指導乘務人員的作業;加強重點位置的巡視,制定應急預案,防患于未然;依法規范處置旅客不配合而影響列車秩序的事件等。至此,沈陽局集團公司管內夕發朝至列車已實現禁煙全覆蓋。
?
放眼全球,有一項研究認為,過去20年40%的國家在青少年控煙方面毫無進展。該研究基于1999~2018年至少進行2次調查的數據,共納入140個國家/地區,包括110萬余名年齡在13-15歲的青少年。研究發現,青少年香煙使用率(在過去30天中至少有1天吸煙)在80個國家(57%)中有所下降,而在60個國家(43%)中保持不變或上升。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Mohammed Jawad和Christopher Millett,以及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的Rima Nakkash在相關評論中表示:這項研究“描繪了一個嚴峻的局面” 且“這些發現揭露了一個悄然增長的現象,即其他煙草制品的興起已成為全球控煙議程的當務之急”。他們深入討論了東地中海地區其他煙草制品使用增加的原因,認為這是由于新型調味煙草、蓬勃發展的中東咖啡館文化以及對水煙的危害不如香煙的誤解。他們同意該研究作者的觀點,即不同的煙草制品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且現有的控煙法規是以減少香煙的使用為基礎,其用于水煙等其他煙草制品的控制政策收效甚微。
?
中國學者研究|過去20年40%的國家在青少年控煙方面毫無進展?
想當年,煙草能風靡歐洲,是因為歐洲的貴族們將其視為一種時尚和優雅的行為,于是紛紛效仿;煙草能風靡中國,是因為當時醫療技術落后,中醫發現了其藥用價值,北方苦寒之地的人得了寒病,是非煙草不能救治的,人們為了驅除疾病也紛紛效仿。如今,煙草的存在,卻給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造成了沉重壓力。
二月已然過去,三月春風拂面。每年三月“兩會”期間都會出現不少關于控煙的提案,我們期待今年的控煙提案能為今后的控煙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