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應該保護青少年免受煙草業控制。
近年來,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重點關注問題。“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使用電子煙的人數約在1000萬。使用電子煙的人群主要以年輕人為主,15-24歲年齡組的使用率最高,獲得電子煙的途徑現在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比例占到了45.4%。”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研究員肖琳曾對記者表示。
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顯著上升
2020年無煙日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2019年中國中學生煙草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初中學生卷煙使用率明顯下降,電子煙使用率顯著上升。
調查結果顯示,過去5年我國初中學生嘗試吸卷煙和現在吸卷煙的比例明顯下降。2019年初中學生嘗試吸卷煙的比例為12.9%,現在吸卷煙的比例為3.9%,與2014年相比,分別下降了5%和2%。但是過去5年我國初中學生聽說過電子煙和現在使用電子煙的比例顯著上升。2019年初中學生聽說過電子煙的比例為69.9%,電子煙使用率為2.7%,與2014年相比,分別上升了24.9%和1.5%。
多位專家學者都表示,我國一半以上的吸煙者在20歲以前就開始吸煙,吸煙會影響青少年的正常發育、性激素水平等,應該讓青少年遠離煙草和電子煙。
卷煙和電子煙中所含尼古丁會影響青少年發育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長何琳建議,保護青少年遠離電子煙,加快行業規范出臺。
據何琳介紹,電子煙也被稱為“電子尼古丁輸送系統”,其尼古丁的含量和有害物排放各不相同,對使用者和間接接觸氣化物質的人都有害。一些聲稱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被發現含有成癮性的尼古丁。青少年接觸尼古丁產品,會對尚未發育成熟的身體造成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青少年接觸尼古丁可能對大腦發育造成長期不良后果,可能導致學習障礙和焦慮障礙等,還可能會增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吸煙相關疾病的風險。
專家表示,對于青少年而言,煙草煙霧產生的危害更令人擔憂。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吸煙對青少年骨骼發育、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及生殖系統發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吸煙會影響青少年的正常發育,特別是影響性激素水平。吸煙會使睪酮分泌下降,使精子減少、發生畸形,影響生育。此外還嚴重危害男性性功能,可以導致陽痿、早泄等。如果孕婦吸煙,子代在成年后精子質量也有明顯異常,而且與孕婦吸煙量、吸煙時間相關。”中國性學會會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男科及人類精子庫主任姜輝教授對記者說。
姜輝建議,應該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控煙。“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青少年應該選擇健康生活方式,終生遠離煙草和電子煙。”
何琳建議,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快制定電子煙行業規范,讓管理有章可循;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包括電子煙;制定電子煙生產、銷售等綜合管理辦法。
推動公共場所禁煙
也有代表建議應該推動公共場所禁煙,避免青少年收到煙草業控制。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表示,今年他將在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盡快出臺國家〈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的建議》。
他建議,國家層面的《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盡快出臺,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要求,明確禁止在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吸煙,保護公眾不受煙草煙霧危害。
陳靜瑜中列舉了室內公共場所必須全面禁煙的理由:
一、煙草煙霧傷及無辜。大部分非吸煙者,尤其是婦女和兒童的健康權和生命權受到侵犯,只有立法規定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止吸煙,才能夠保障所有人都受到同等的保護。
二、允許餐飲場所、娛樂場所、住宿場所、機場航站樓等室內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區域,違反了《公約》及其實施準則。煙草煙霧中的顆粒物,85%是肉眼看不見的(直徑不到頭發絲的百分之一), 室內只要有人吸煙, 就不存在無煙區。煙草煙霧中至少含有69種致癌物。科學研究揭示:暴露于煙草煙霧沒有安全水平,唯一能夠有效避免非吸煙者遭受二手煙危害的方法就是室內環境完全禁止吸煙。
三、公眾普遍支持室內全面禁煙。2017年2月份,中國控制吸煙協會發布《10城市公眾對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煙態度調查報告》顯示,91.9%的被調查者支持室內公共場所100%禁止吸煙(支持者涵蓋了95.7%的非吸煙者、80.3%的吸煙者)。2017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發布的《ITC項目中國調查第一輪至五輪調查報告》顯示:不論是吸煙者還是非吸煙者都支持更強的煙草控制政策。
四、僅有地方城市控煙立法無法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公約》在我國生效已達15年,但目前仍沒有國家層面的控煙專門法律法規。截至2021年2月,全國僅有20多個城市實施了地方性控煙相關法規,其中北京、上海、深圳、青島、蘭州、長春、西安、武漢、秦皇島、張家口等城市的法規符合《公約》要求。中國目前有334個有立法權的城市,與上述立法城市相比,尚未立法的城市控煙基礎更差,控煙法規往往也不是當地立法的優先領域。即使是啟動立法程序,也會遇到各方利益博弈,阻力困難。如果這300余個城市一個個去立法,效率低,進度慢,耗費巨大,難以實現2022年和2030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分別達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的預期目標,更難實現2030年“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降低到20%”的目標。
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大力推進公共場所禁煙。《“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全面推進控煙履約,加大控煙力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