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我國于2005年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由此啟動了中國控制煙草的群眾運動。這些年,我國的控煙工作有了長足進步,特別是廣大群眾對煙草危害認識有了大幅度提高。國家層面在煙草流行監測、專項調查、社會宣傳、煙草稅收改革、控煙政策和法律制定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許多省(區、市)采取了相應的控煙行動,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立法機構起草了公共場所控煙地方性法規并深入實施。醫務人員在控煙的宣傳、戒煙門診的設立、無煙公共場所監督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成為控煙的重要力量。
但客觀地講,我國依然是煙草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煙草造成的疾病負擔十分沉重,煙草相關疾病如心腦血管病、肺癌等嚴重威脅著國民的身體健康。相對于煙草控制得較好的國家,我國控煙工作還有很大差距。在這方面,醫務人員應做好表率,持續發力,投入到控煙工作中。
首先,醫務人員要深刻認識煙草的健康危害。當前,很多醫務人員加入了控煙科普,但也有不少人對煙草危害的認識不足,甚至比較膚淺。醫學科學界尚缺乏針對煙草控制和煙草危害的科研,煙草控制缺乏過硬的數據支撐。這提示,需加大對醫務人員的控煙宣教,同時鼓勵和帶動更多醫務人員在煙草危害相關醫學教育、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等方面努力貢獻。
其次,醫務人員應成為戒煙的榜樣。我國醫務人員群體中仍有相當數量的吸煙者,這會對患者和公眾產生不良的示范效應。對醫務人員而言,如果暫時戒不掉,也應做到在公共場所不吸煙,在患者、少兒面前不吸煙。無論是工作于醫療機構還是衛生機構,也不論身處大醫院還是小診所,醫務人員都應以身作則,堅決拒絕煙草制品。
再次,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要主動提供戒煙服務,特別是具有一定規模的醫療機構要開設戒煙門診。醫療機構管理者要認識到戒煙及戒煙門診設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積極推動戒煙門診的設立和宣傳。這也是醫療衛生機構,尤其是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最后,衛生監督部門應承擔起控煙的監督執法重任。當前,衛生監督體制正處在改革關鍵期,各級衛生監督機構應承擔起當地控煙執法工作。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已經在煙草控制衛生監督執法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希望中西部省份和中小城市也積極行動起來,將控煙行動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作者系暨南大學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