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未成年人吸電子煙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家衛健委日前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稱,各種口味和品牌的電子煙填充液及其氣溶膠具有細胞毒性。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煙草專賣局此前曾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所有電商和網絡平臺禁止銷售電子煙。
《中國消費者報》調查發現,在線上平臺,不少入駐商家“掛羊頭賣狗肉”,打著各種幌子引導消費者包括未成年人購買電子煙;而在線下門店,商家普遍提供免費試吸服務,甚至明目張膽地將電子煙銷售給未成年人。
淡化電子煙的危害花式營銷誤導未成年人
16歲的胡青(化名)是北京市一所中學的學生。胡青告訴《中國消費者報》,他的班級和朋友圈中,不少同學包括女生都吸電子煙。
“主要是覺得時髦,而且不容易被家長發現?!?/p>
胡青說,他最早吸的是一款“雪加”電子煙,同學推薦的。在他看來,電子煙是健康無害產品。
“網上很容易買到,商場里也隨處可見。”
《中國消費者報》調查發現,市面上常見的電子煙,主要由電子煙具以及煙液體和煙油構成。電子煙具可以看做是一個加熱裝置,將煙液轉化為可吸入的氣溶膠;煙液體和煙油的成分主要包括尼古丁鹽、丙二醇、甘油、香精等。大多數品牌電子煙含有尼古丁,其煙油、煙彈還含有多環芳香烴、多溴聯苯醚、甲醛等有害物質。
《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報告稱,有充分證據表明使用電子煙不安全,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有關研究表明,使用電子煙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發病風險。而在商家的宣傳中,有不少企業通過“有效控煙”“幫助戒煙”等來吸引消費者,但卻對電子煙的危害和風險則閉口不談。搜索一些電子煙品牌網站和微博宣傳發現,沒有任何健康警示聲明。
而電子煙品牌的花式營銷往往瞄準未成年人和年輕消費者群體,淡化電子煙的危害。《中國消費者報》調查發現,不少電子煙品牌推出了多款調味電子煙產品,包括西瓜、葡萄、藍莓、芒果、奶油、薄荷等口味,配以時尚宣傳圖片、包裝等,打造時尚潮流,吸引青少年的關注。
“看到不同口味的電子煙宣傳,我都會忍不住想買來嘗一下?!焙嗾f。
線上銷售“掛羊頭賣狗肉”
頁面顯示賣充電盒
客服卻稱“全配齊,懂的都懂”
《中國消費者報》調查發現,在各大電商購物平臺,普遍存在違規銷售電子煙的現象,一些商家為了躲避監管,往往采取“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
有的網店通過頁面掛出與電子煙類似的產品圖,遇消費者咨詢,客服修改鏈接后讓消費者下單;
有的網店則是客服引導消費者添加微信,通過微信號向消費者介紹和銷售電子煙。
在一些知名電商平臺上,輸入“電煙”關鍵詞,會搜索出很多諸如戒煙棒等類似的產品。在閑魚平臺上,以“電子式煙”為關鍵詞搜索出來的結果大多為電子煙貼紙或保護殼,而聯系商家詢問是否出售電子煙時,對方均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淘寶網上輸入“電子化霧氣”關鍵詞,可搜索出一系列電子煙相關產品。一家名為“葉安娜大妹子”的網店客服介紹,其網店銷售“銳刻”品牌電子煙產品套餐,標價158元,消費者選好口味后告訴客服,就可直接下單購買。在另一家淘寶網店,《中國消費者報》通過網店公布的微信號與客服進行聯系,對方稱該店出售“非我”和“綠蘿”兩種品牌電子煙??头€介紹,該店還銷售多個品牌和口味的“煙彈”,消費者可以任意選擇。
在小紅書平臺搜索“電煙”關鍵詞,結果會顯示推薦、求購、展示、吐槽電子煙產品的各種內容。搜索電子煙品牌“雪加”,結果會出現相關博主對其產品的分享展示頁面。
調查發現,有的網店名義上賣的是電子煙充電盒,但在產品廣告首圖上卻標注“咨詢客服有驚喜”?!吨袊M者報》咨詢客服,對方直接回復“39.99全配齊,懂的都懂”。
江西一名高中生王麗(化名)告訴《中國消費者報》,她通過電商平臺添加商家微信后,購買到了一套“非我”牌電子煙,共花費79元。
“全程沒有人詢問我是否未成年?!?/p>
調查還發現,線上違規銷售電子煙的商家,均未核實消費者年齡,也沒有要求消費者提供能證明其是成年人的證件。
張貼“禁止向未成年售煙”
實際不核實年齡
商家還多次提醒消費者試吸
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控煙研究中心鄭頻頻教授團隊與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傳播與公共關系研究中心王帆研究員團隊聯合研究發現,電子煙行業在產品風險警示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尤其對青少年的健康帶來新的風險。
《中國消費者報》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多數電子煙品牌門店,柜臺上都貼著“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但在實際銷售中,店員并不會詢問或核實消費者年齡。
5月下旬,《中國消費者報》連續多天輾轉于北京市5家品牌電子煙銷售門店進行實地調查發現,這些門店在銷售過程均未核實消費者年齡。
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家“悅刻”電子煙門店,貨品陳列架上展示多款不同價位的電子煙。商家稱消費者可以任意選擇。遇到一些看似中學生模樣的消費者來咨詢電子煙,店員并未詢問或核實對方的年齡。在北京市豐臺區一家“雪加”電子煙門店,也存在類似的情形。
調查發現,一些電子煙銷售門店還提供試吸服務,消費者可以在門店免費試吸電子煙。不少電子煙品牌宣稱“拒絕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實際并未認真執行,規定形同虛設。
5月30日,未成年人李明童(化名)告訴《中國消費者報》,她去成都一家“雪加”門店購買電子煙。商家向她推薦一款一桿四彈的電子煙,總共108.9元。李明童說,買電子煙的全程,商家并沒有詢問和核實她是否成年,10分鐘的過程中,店員多次提醒她可以試吸。
專家觀點
打擊違規銷售電子煙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權
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將電子煙和卷煙一起納入對未成年人的禁售范圍。
面對電子煙對青少年無孔不入的營銷,中國法學會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對《中國消費者報》表示,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煙草專賣局曾多次發文,強調電子煙作為卷煙等傳統煙草制品的補充,存在較大的安全和健康風險,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產品,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但現實中,部分電子煙企業仍然用“幫助戒煙”“健康無害”等違背客觀事實的宣傳誤導消費者,有的甚至將電子煙標榜為“年輕”“時尚”“潮流”的標志,誘導未成年人購買,一些電商平臺更是通過“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銷售電子煙,對于此類現象,有關部門應加大檢查執法力度,嚴厲處罰違法違規行為。
“我國目前沒有電子煙的國家標準,市場上在售的各類電子煙產品,在原材料選擇、添加劑使用、工藝設計、質量控制等方面隨意性較強,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產品可能存在煙油泄露、劣質電池、添加不安全成分等質量安全隱患。”陳音江說。
陳音江建議,盡快建立健全有關電子煙產品標準,從生產、工藝、銷售等多個方面對電子煙產品進行明確具體規定,為行業監管和市場規范提供標準依據。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加強持續監督管理的力度,嚴厲查處違規生產銷售電子煙行為。消費者如發現經營者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產品,也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