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央廣官網截圖
6月2日,央廣網發布了一篇題為《無煙是理想,控煙、減煙是現實道路》的文章,這是在衛健委發布了《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后,除電子煙行業外的媒體對新型煙草較為客觀的一篇報道。
作者核心觀點概括:要實現無煙社會這一理想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對于電子煙這類新型煙草的功過與否,更應該要正反兩個方面的證據比較,為爭議各方提供一個公正的機會,不應一邊倒的僅采信部分證據,這是失之偏頗的行為。
全球要實現無煙目標,道阻且長
全球控煙運動開展進行以來,總體穩步推進,但是在某些階段總會遇到一些問題,導致吸煙率的回升。各個國家或地區的表現也參差不齊的。目前全球吸煙率最高的國家在部分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以及歐洲巴爾干地區,而西歐國家和美洲的吸煙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但全球的吸煙率在2021年平均也還大于20%。
數據來源:worldpopulationreview
無煙世界是我們的終極理想,但其實現的過程,猶如唐僧取經一樣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能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一步登天的,那是孫悟空。尤其最近的疫情導致民眾壓力大等外部因素都讓部分控煙成績不錯的國家,吸煙率開始反彈。一口吃不成胖子,無煙目標道阻且長,影響因素太多。
實例證明新型煙草也在助力無煙目標
在降低吸煙率方面,國際上已經有國家是現成使用普及新型煙草從而降低全國吸煙率的案例,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英國和日本。
英國:電子煙的“推廣大使”
圖片來源網絡
全球范圍內,英國是率先致力于電子煙方面的科學研究,還將其作為控煙的關鍵手段,鼓勵煙民改用電子煙。
在英國,醫院設有專門的電子煙供應處,引導民眾使用更低風險的電子煙。而根據英國公共衛生部發布的《英國電子煙使用:2021年證據更新》報告顯示,英國絕大部分電子煙用戶依然是傳統煙民轉變而來,非煙民占比非常少,僅為2.9%,中國疾控中心也有相關調查報告,中國電子煙用戶主要還是成人煙民,非煙民占比小于4%。電子煙是否是非煙民第一口煙,可能還是要用數據來說話。
當然,英國對電子煙如此積極推廣也是基于其長期且較為廣泛的試驗和研究。英國癌癥研究中心指出,“電子煙具有顯著減害效用”。
對于電子煙的減害作用,其實英國一直在不停地研究,越來越多的臨床案例和證據也將為新型煙草中電子煙這一員證明自身。
日本:加熱不燃燒助力降低吸煙率成功實踐者
來源:《減少煙草危害和新型尼古丁和煙草產品:來自日本市場的證據》
最新的數據為2020年10月份日本官方公布的數據:日本吸煙率已經降至16.7%,為有記錄以來最低值。
日本正式引入加熱不燃燒是在2014年,短短幾年間日本吸煙率不斷下降,轉向使用加熱不燃燒的傳統煙民在增長,由于加熱不燃燒的普及,日本國內成年人的吸煙率降低了近三分之一。由于加熱不燃燒本身低風險,無氣味,對環境友好等特點讓日本傳統煙民易接受。
控煙或許真的需要引入新手段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在2030年將中國總吸煙率下降到20%。
2018年中國吸煙率為26.6%,而全球平均值20%左右,要實現這樣宏偉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啊。
“在20世紀初,吸煙無害論甚至吸煙有益論甚囂塵上。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吸煙的危害,吸煙有害論才真正站穩腳跟,并推動煙草政策的大反轉。”
新型煙草的發展史在時間上是不及傳統煙草的,但是沒有一種煙草或尼古丁產品是絕對安全的,尼古丁本身就是一種上癮產品,勸誡吸煙者戒煙,不吸煙者不接觸,讓煙草遠離未成年人已經是全人類的共識。
但是關于新型煙草的優點、缺點等等,各方眾說紛紜,但是也有大量的證據在證明新型煙草相比較傳統煙草而言是一種減害的方式,不偏聽不妄斷,持一種客觀的態度去對待新興事物也很重要。
“我們固然知道無煙帶來的絕對無害化是最佳選擇,但是在短期內無法實現無害化的情況下,就要比較不同危害的差別,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無煙是理想,但是禁煙、控煙、戒煙、減煙則是現實道路。理想主義的無煙政策站在道德高地,但是卻無法在事實上推動其所宣稱的無煙事業。
因此,與其高調地提倡短期內難以實現的無煙理想,不如現實地從減煙減害出發,推動煙民通過替煙、減煙等方式來減少吸煙和二手煙暴露帶來的健康危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