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志愿者向市民進行控煙宣傳。
2015年以來,北京實施了“史上最嚴控煙令”, 由于措施得力、效果顯著,公共場所的吸煙人數大幅降低。
2020年5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2020“世界無煙日獎”獲獎名單,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獲得西太平洋地區“世界無煙日獎”,這是世衛組織授予中國的第一個控煙社會組織工作成就獎,也是國內首個獲得“世界無煙日獎”的控煙社會組織。這一切都離不開一群可愛的人——北京控煙協會的控煙志愿者,在他們的無私奉獻和不懈努力下,北京的控煙環境煥然一新。
近日,記者走進海淀區控煙志愿服務隊,感受志愿者們在控煙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六年如一日 控煙主力軍
第一次見到杜國勇,記者便被這位滿頭白發的大爺“震”住了。海淀區控煙志愿服務隊隊長的年齡這么大?他是怎么成為控煙志愿者的?開展一上午控煙宣傳活動,他的身體能吃得消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15年,為進一步加大控煙在全社會的監督力量,創造良好的無煙環境,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在全市招募控煙志愿者,包括控煙協管志愿者、控煙宣傳志愿者和戒煙服務志愿者。短短一個月內,報名的控煙志愿者就已達數千人,年齡最大的69歲,最小的14歲。
看到北京控煙志愿者招募消息后,杜國勇激動地輾轉反側,立刻報名,“我自2003年以來,就利用大量業余時間從事社會公益活動,在志愿服務方面很有經驗。”報名同時,杜國勇又組建了海淀區控煙志愿服務分隊,組織策劃了一系列控煙活動。
在此后5年的時間里,杜國勇幾乎把所有節假日都用在了控煙志愿事業上,積極帶動同事、鄰居參與到控煙活動中。
“‘每周三,來控煙’。這是我們的口號,也是我們控煙活動的日程安排,近6年來一直如此。”杜國勇告訴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允許的前提下,每周三都是海淀控煙志愿隊雷打不動的控煙宣傳活動日。
6月2日上午,海淀區中關村資本大廈外,杜國勇整理好天藍色控煙馬甲,手里拉著30公斤的控煙宣傳品,走進大樓,開始了一上午的控煙宣傳活動。在中關村資本大廈一樓大堂內,多位控煙志愿者已經拉起橫幅,擺好桌子。杜國勇和隊員們將控煙宣傳品清點、擺放,并免費發放給前來咨詢或圍觀的市民。
杜國勇向記者介紹了控煙宣傳品及其用途:“這是禁煙標識,餐館、寫字樓等公共場所都要張貼;這是鑰匙扣,上面有控煙投訴電話和微信二維碼;這是《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宣傳折頁;這是小型滅煙盒,外面印有吸煙者肺部和不吸煙者肺部的對比圖案,希望吸煙者既能夠不隨地亂彈煙灰、亂扔煙頭,又能不在室內抽煙,最終開始戒煙。”沉重的宣傳物資拿到宣傳地點并不方便,但在杜國勇心里,如果能真正起到控煙宣傳作用,減輕煙草煙霧及二手煙危害,再拿100公斤也愿意。
記者注意到,在活動現場的海淀區控煙志愿服務分隊的隊員們年歲都不小,最小的55歲,最大的74歲。“工作日一般都是年齡大的志愿者們參加,有的已經退休了,有的是請假來的。我自己是在車站做引導員,早上9點下班后再來活動現場。”海淀區控煙志愿服務分隊副隊長徐京美告訴記者,年齡小的隊員們以學生和上班族為主,因此周末還會舉行控煙宣傳活動,讓年輕人也能參加。
細致入微 以情動人
2020年11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無煙北京”微信公眾平臺公布了第二十次控煙信息通報。通報顯示,寫字樓等場所吸煙投訴增長近三成,而中關村資本大廈正是被投訴單位之一。對此,海淀區控煙志愿服務分隊對中關村資本大廈進行了多次走訪調查。
6月2日上午,控煙志愿服務分隊在中關村資本大廈舉辦了第二次控煙宣傳活動。杜國勇與中關村資本大廈項目部副經理李思嚴進行簡單溝通后,活動正式開始。
徐京美帶著隊員們給大廈來了個“突然襲擊”。徐京美告訴大廈物業,要立刻對大廈控煙的“四有一無一勸阻”情況進行逐層檢查。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隊員們先來到被投訴樓層,再沿步行梯逐層對樓道、垃圾桶及衛生間進行了細心檢查。每到一個樓層,隊員們都會查看是否張貼禁煙標識,并向所在單位發放控煙宣傳品,講解控煙條例。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檢查,隊員們終于回到大堂。“大廈的控煙情況非常好,沒有任何違規現象。”徐京美說。
“控煙志愿者與其他領域的志愿者還不太一樣,不僅要體力好,還得會講解勸導,相關條例必須牢記在心,隨時向市民講解。更要細致入微,不放過每個角落。”杜國勇說。
“每次志愿活動前,我們都會在群里發布消息,大家熱情都非常高,爭先恐后報名。還有些志愿者住在其他城區,但他們從不缺席,從不遲到。”徐京美告訴記者,每次的志愿活動都讓她感到收獲滿滿。
對于海淀區控煙志愿服務隊,李思嚴已經格外熟悉。“自從被投訴后,叔叔阿姨們來過好多回,基本上每個面孔都見過。他們的奉獻和努力令我十分敬佩,也非常感動。”李思嚴說。
記者注意到,在中關村資本大廈樓外,設有多個吸煙區,有露天的,也有半露天的,吸煙者們都集中在半露天區域,露天區域并沒有人停留。
“露天吸煙區是最早設立的,比較簡單,起不到遮擋雨雪的作用。天氣不佳的時,人們往往不愿意外出吸煙,給室內控煙增加了難度。新的半露天吸煙區能夠遮擋風雨,地面也防滑,讓吸煙者沒有室內抽煙的‘借口。’”李思嚴告訴記者,大廈完善了控煙管理制度,同時增設安保人員進行巡邏檢查。
每3天處理一單違法投訴
6月2日中午,控煙宣傳活動結束后,隊員們紛紛告別,杜國勇和柳平拿出手機,打開了控煙投訴地圖,向記者展示了下一個目的地——車公莊西路某家被投訴單位。
路上,柳平向記者介紹了志愿者處理投訴的流程。市民向12345熱線舉報違法吸煙現象,經相應部門核實、處理后,將由專用APP分配到每個志愿者手中。志愿者在一個月內前往被投訴單位,向該單位說明情況,并對該單位控煙“四有一無一勸阻”情況進行檢查。
柳平還向記者展示了APP內投訴舉報的詳細信息,從上到下依次是投訴編號、投訴時間、投訴渠道、投訴區域、投訴地點、投訴人及電話、被投訴單位及地址、違法行為及描述內容等項目。“為保護投訴人隱私,‘投訴人及電話’部分在APP內可選擇顯示或隱藏,點擊相應位置即可切換,屆時避免讓被投訴單位看到。”她說。
到達目的地后,杜國勇和柳平向安保人員說明來意,并出示了志愿者證。隨后,一位工作人員將志愿者和記者帶到前臺。5分鐘后,在兩位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杜國勇和柳平來到了相應樓層,發現被投訴房間鎖住了,門外并無任何房間信息標識。該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房間長期無人辦公,不可能有人抽煙。于是,柳平向該單位相關負責人出示了已隱藏投訴人信息的投訴詳細信息頁面。
在等待工作人員尋找鑰匙的過程中,杜國勇和柳平先后前往該樓層公共衛生間進行檢查。杜國勇帶領記者來到男廁,仔細檢查了隔間和外面的垃圾桶,并查看了洗手臺、陽臺等處,均未發現煙頭和煙灰。隨后柳平也表示女廁并無違規情況。杜國勇檢查走廊和辦公室后告訴該單位相關負責人,除衛生間外,其余地方并沒有張貼禁煙警示標識。
該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里并非經營場所,不需要張貼標識。杜國勇則向其詳細介紹控煙條例的具體內容。最終,并未發現相關違規吸煙現象,柳平建議該單位向街道申請禁煙標識,在電梯、走廊、辦公室等處張貼。
“不是每次投訴,都能夠抓到違法吸煙行為。由于志愿者沒有執法權力,如果發現被投訴單位依然存在違法吸煙情況,還要上報街道相關部門,由街道執法人員對違規場所進行處理。”杜國勇認為,目前仍有不少單位以及個人對控煙的認識還不到位。一般情況下,年輕人都好說話,態度較好。個別年紀大的人會比較固執,不好溝通。如果采用舉報交通違法的“隨手拍”措施可能會有作用,但也有可能引起其他糾紛,例如侵犯個人隱私或肖像權等問題。
近6年來,海淀區控煙志愿分隊每位成員平均每3天就要處理一單違法投訴。面對當事人難以預料的態度,每次處理都是一次新的挑戰,但為了千家萬戶的健康幸福,他們一直在努力堅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