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有3.5億煙民,被動吸煙者高達7.4億人。每年因煙害致死和夭折的人數也高達140萬人。如果此趨勢不變,到2050年中國煙害致死人數將上升到每年300萬人。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10月發表了“中國無煙政策——效果評估及政策建議”,這份報告檢討了中國控煙工作的得失和應該采取的積極措施,強調了“二手煙”對中國不吸煙者造成了重大損害,而受害者首推婦女和兒童。
2006年中國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全球煙草控制框架公約”,5年后的2011年,中國在世衛組織5項達標的要求下在100分完全達標的評分里僅獲37.5分。這5項指標如下:一是,保護不吸煙者不受二手煙害,目前我國還沒有全國通行的公共場所禁煙規定;二是,協助吸煙者戒煙成功,視吸煙為“成癮性慢性疾病”,在醫療保險下報銷就診有關費用,廣設戒煙門診,鼓勵和協助煙民戒煙;三是,在香煙包裝盒上出現占煙盒前后2/3面積的圖像警示,以提醒煙民少抽和打壓敬煙、送煙,但目前我國煙盒上只出現“吸煙有害健康”的文字提示;四是,杜絕一切香煙銷售推動的宣傳,可如今煙草公司贊助活動的措施依然存在;五是,增加煙稅,提高煙草產品售價,雖然目前我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煙稅,但力度有限,廉價煙仍在銷售。
要全面推動以上5項控煙措施,都需要政府牽頭,先建立控煙立法和加強行政措施,再加上社會、單位、家庭和個人的配合,以實現控煙的成效。
“無煙家庭”是加強控煙最重要起點
推動控煙大業,中國民間最佳的配合手段便是推行“無煙家庭”活動。無煙家庭有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全家成員都是拒煙分子。(若有吸煙者存在,全家上下首先幫助吸煙家人戒煙成功)。二是,任何親友登門就進入了無煙環境,不得擅自吸煙破壞規定。三是無煙家庭的成員全力協助身旁親友戒煙成功,讓他們成為拒煙分子,并擴大無煙家庭實施的范圍。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隆德和我都一致認為,家人(如妻子兒女)勸阻家長(如丈夫、父親)在家不要吸煙是比單位成員勸阻單位領導吸煙更容易,更有成效。家人是朝夕相處、利害與共、相親相愛的,不在家人面前吸煙是理所當然和勢在必行的。設立了無煙家庭,就可以保障家人和登門親友不吸煙,一個更為健康、衛生與和諧的大好環境就自然產生了。
無煙家庭要在客廳墻上明顯處貼有禁煙標志。有吸煙習慣的親友登門,要立即提醒他們不可吸煙。執行禁煙措施要溫和有禮,并果斷執行,不要怕會得罪親友,以后不再登門。不重視和不遵守無煙家庭規定的親友是自私、不懂禮貌的。
營造健康家庭環境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
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發表“中國無煙政策”刊物里有一主題是“家庭吸煙情況”,在2011年到2012年間參加調查的19個國家里,中國無煙家庭的比例最低僅為20%,而中國吸煙者在家里吸煙比例最高,家庭中不吸煙的家人也受害最深。中國同時也是全球婦女兒童二手煙霧暴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我撰寫的“創建無煙家庭手冊”一書即將正式出版,該項目還要對大專院校學生進行培訓,利用周末和課外時間參加無煙家庭的推廣工作;到城市內住宅小區向居民做宣傳,散發宣傳品,鼓勵他們按照無煙家庭的三點要求去做,成為無煙家庭的實踐者。
全國控煙不但是政府責無旁貸和勢在必行的責任,也是社會、單位和國人要一致呼應并力促其成的重大事務。煙民在一生里可以獨自完成并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做出有益貢獻的事,就是戒煙成功,脫離煙害,造福他人。個人戒煙、助人戒煙和建立無煙家庭,正是人人可以參與、處處可以風行的活動,進而提高國民素質,增加家庭幸福,促進社會和諧。為了不再讓我們的親人和后代成為二手煙的受害者,唯有大力提倡并貫徹“無煙家庭”行動,才能減輕煙害,利國利民。
(本文作者為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或健康合作中心顧問、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名譽理事 臧英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