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鎮西瓜、清香綠茶、香芋冰淇淋、白桃烏龍茶……這是專為年輕人定制的電子煙口味;
“霧化棒”“能量棒”“天使棒”……這是為年輕人取的電子煙“雅號”;
“花式教學”視頻,教年輕人把吞云吐霧當作時尚炫酷。
早期的電子煙主打戒煙、危害小、養生等概念,目標群體是有吸煙習慣或者打算戒煙的老煙民們。但從眼下營銷的關鍵詞逐漸開始偏向新潮、時尚、炫酷,電子煙成了年輕人用來表達個性化的“尖貨”,明星代言的手法被移植到電子煙市場,各種渠道的潮流廣告也紛至沓來。
電子煙何以這幾年發展如此迅猛?是因為電子煙企業提出的概念是“替代傳統煙草,提供更為安全、對人體危害程度更小的產品”。但世界衛生組織早就表示,不論是吸煙產生的二手煙,還是使用電子煙產生的二手氣溶膠都是有害的。在電子煙的消費者中,未成年人數量很大。
“誰的校園記憶里沒幾個吸煙的同學啊!反正總有人禁不住吸煙的誘惑,電子煙總比香煙危害小。” 這是很多人對電子煙進校園的內心獨白,而正是這種錯誤理念讓電子煙進校園有機可乘。
吸電子煙危害真的更小嗎?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首次新增了電子煙的健康危害章節,并用重點篇幅強調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危害,稱有充分證據表明電子煙是不安全的,使用電子煙可能致人抽上卷煙,這一現象在青少年中尤為明顯。
大量的城市都根據自身情況實行了不同程度的禁煙令,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電子煙進校園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對電子煙的放縱,真的可能讓各城市控煙的努力付諸東流。
從開始吸電子煙,到對吸煙者身體產生影響往往需要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因此,這對生活經驗不足的青少年來說,他們能感受到的可能只有“酷”的一面,而對自己身體傷害的認識不夠到位。
電子煙有多受青少年歡迎?單從市場上看,電子煙不僅走進高校、中學,有些城市甚至走進了小學。從“習慣”到“危害”,“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危害”,《報告》中傳遞出的是國家對電子煙進校園的擔心。
事實上,關于禁止電子煙進校園的情況,絕對說不上是“無法可依”。對于電子煙銷售的監管,國家層面早有行動。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就曾發布《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2019年,上述兩部門又聯合發文敦促電商平臺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2021年6月18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又發布了關于《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侵害“守護成長”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從嚴監管電子煙經營行為,各地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電子煙監管法治化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電子煙監管工作體系,提升監管效能,規范電子煙生產經營活動,防范電子煙市場亂象“死灰復燃”。
在全球戒煙的大趨勢下,電子煙進校園因何屢禁不止?
總體來說,是“比香煙危害更低”的長期宣傳和廣告在誘導著青少年,麻痹著執法者。一方面,隨著控煙力度加大,中國各地的吸煙場所在不斷減少,全民控煙意識逐步增強;另一方面,電子煙煙民卻在不斷增加,大多數城市和民眾對電子煙是不是煙的界定依然處在兩可之間,很多人認為“電子煙不是煙”、“電子煙沒有危害”、“電子煙是戒煙產品”、“電子煙霧只是蒸汽”……正是由于相關宣傳和認識的不到位,電子煙儼然成了戒煙大趨勢下對煙民們的一種變相妥協。
有調查顯示,使用電子煙的人群主要以年輕人為主,聽說過電子煙、曾經使用過電子煙,以及現在使用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同時,由于電子煙產品缺乏統一標準,相關技術仍在快速更新,為監管帶來了困難。
曾經有段很流行的話是“吸煙傷肺不傷心”。實際上,卷煙也好,電子煙也罷,對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都需要監管起來。正如世衛組織非傳染性疾病預防部門強調,“進行監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阻止向非吸煙者和青少年推銷電子煙。”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身處控煙一線的大多數城市在對電子煙禁與放的做法上,與報告的要求相差甚遠。電子煙能走進校園宛如一面鏡子,照出的是人們對電子煙的管理明顯缺少共識。
讓青少年遠離電子煙,阻斷電子煙的辦法很多,電商平臺可以下架、校園周邊可以整頓、校園內可以加強監管。但是,如果不從根本上走出電子煙相對“危害”更小且只是次要目標的誤區,那么再強的打擊力度也難以長久有效。
有法可依,斬斷青少年的吸電子煙的渠道;加強宣傳,令全社會樹立起對電子煙的正確認知。有了這兩手保障,才能從源頭禁止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危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