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吸煙不入肺對身體無害。
真相解讀:
所謂的“吸煙不入肺”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根本無法做到“只吸不咽”。首先,這種方法在操作上是我們人類無法實際做到的。人體呼吸是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呼吸的過程包括三個互相聯系的環節: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內呼吸,指組織細胞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煙霧被吸入體內后的過程包括以上三個互相聯系的環節,無法靠人為來控制。吸煙時,口腔、氣管、肺都需保持負壓的吸氣狀態,不可能把煙霧完全留在口腔而不進入肺部。
況且,就算是可以控制多數煙草煙霧只進入口腔,煙草中的多種有害物質也會對口腔造成損害,輕則引起口腔潰瘍、牙齒變黃銹蝕,重則引起牙周炎、口腔白斑(癌前病變),甚至唇癌、口腔癌。殘留在口中的致癌物會隨著唾液、食物進入胃腸道,增加胃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粘附在口腔、鼻、咽、喉等黏膜位置的有害物質也會通過血液等輸送到全身,造成危害。圖蟲創意
“只吸不咽”的吸煙方式也會促使和加重吸煙習慣的形成。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吸煙成癮的行為是逐步形成的,不僅有對尼古丁的物質依賴,還有行為和心理依賴。一旦煙癮形成,由于人體的補償機制,吸入與否根本不受個人意愿控制,吸煙者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實際吸入的劑量,煙癮也會越來越嚴重。
而且,“只吸不咽”同樣會造成二手煙危害!通常情況下,沒有人可以做到在吸煙的時候屏住呼吸不喘氣,只要保持正常的呼吸,二手煙霧就會通過鼻腔、口腔被吸煙者呼出,從而彌漫在空氣中,對家人和周圍的人造成傷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