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是戒煙神器”“吸電子煙不會上癮”“電子煙不含焦油,對健康無害”……除了這一系列誘導性的宣傳之外,一些電子煙產品的宣傳越來越魔幻了,甚至還自稱能夠“清肺”、“排毒”:
?
但最可怕的宣傳不是來自商家,而是來自更多的發生在身邊的變化:
電子煙門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大城市的購物中心和大街小巷;
地鐵口,走在路上越來越多的人在抽電子煙,手里拿著的,掛在脖子上的;
關注、喜歡的博主為電子煙站臺背書;
時尚街區的年輕達人拿著電子煙吞云吐霧、談笑風生;
同事、朋友,越來越多的身邊人都說:“這個沒什么危害”;
父親是幾十年的老煙民,最近因為腰部手術怕抽煙咳嗽,改抽了電子煙,而從來不吸煙的老公,脖子上也掛上了電子煙。而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沒有人覺得吸食電子煙有害健康,需要避開家人。
可見,電子煙正通過“沒啥危害”的標簽和路徑,滲透進我們的生活。
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電子煙之所以被稱為卷煙的替代品,因為,其當中主要的成分是尼古丁,尼古丁也稱煙堿。尼古丁本身是一個成癮性的物質,在我國被列入《劇毒化學品目錄》,過量攝入尼古丁可能危及生命,而且尼古丁成癮也是一種疾病。年輕人使用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可能會成癮,最后很可能成為吸卷煙的吸煙者。
?
這個說法也被越來越多的電子煙消費者證實。知乎上有個帖子“改吸電子煙后你的身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其中一個回答,講到自己在吸食一段時間的電子煙后,認為“其實危害有時候比紙煙都還大,電子煙就是你在哪都能抽,結果就越抽越多,而且某品牌電子煙是離合態的尼古丁鹽,比紙煙的尼古丁更容易上癮喝被吸收,你越抽越多”造成了她出現了一系列的癥狀:失眠、胃病、腸胃消化不好、口腔潰瘍、甚至是幻覺等等。”
當然有人會說這是個別案例,但是在其他的回答中也有人有同樣的感受:
?
?
也就是說,在吸食一段時間的電子煙后,大家的普遍感受就是電子煙隨時可以抽,所以現在反而抽的比真煙還兇了,而且還控制不住,說明電子煙不是無害的,并且具備成癮性。
因為缺少長期的研究,電子煙是不是真的能戒煙,是不是真的危害更小,仍有待科學界的研究。
但在全球范圍內毫無疑問的共識是:
避免青少年開始吸電子煙。
電子煙不是無害的。
當然只要你去搜電子煙的危害,網上的文獻也已經很多,主流媒體也在積極主動的客觀發聲。
同時,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看到,政府的監管觀念也在越來越重視對電子煙的監管。
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早在2018年8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就發布了《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明確規定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
2019年11月1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明確規定電子煙企業不得網絡銷售。
2020年7月,電子煙市場專項檢查行動嚴查向未成年人售賣電子煙行為。11月,“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被寫進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
2021年3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煙草專賣局研究起草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22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提出,“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2021年6月18日, 為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侵害,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制定了《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侵害“守護成長”專項行動方案》。
……
隨著監管措施的一步步推進,電子煙行業的門檻注定會越來越高,自然也就讓產品品控、流通、營銷、納稅都受到政府全方位的監督,就好像孫悟空被戴上了緊箍咒。緊箍咒雖然戴上了有點難受,但可以走的卻是取經的正道,這是大好事。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煙草行業,如果不能與政府的監管理念和諧共處,不能承擔應有的社會與法律責任,那么這個行業是沒有前途的。
我們的擔憂是,電子煙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吸電子煙就是“酷”,抽卷煙才有害健康?這種錯覺真的要不得!
?
曾經,我們沒能阻止煙草的流行。
現在,我們或許能避免電子煙成為時尚。
這是全社會的事,是你我共同的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