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公共場所,比如商場、超市可以設立吸煙室嗎?你怎么看?8月11日,一起與此有關的環境公益訴訟案的審理結果刷屏了。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道,近日,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全國首例室內公共場所控煙環境公益訴訟案依法作出一審判決,判令經營某商場的被告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服務功能損失費用共計140萬元,判令被告在媒體上向社會公眾道歉。
?
該案件的討論焦點和判決依據是什么?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對話該案主審法官和相關人士。
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環保庭:公眾身體健康權被侵犯,案件符合環境公益訴訟
關于本案是否屬于環境公益訴訟問題,引起雙方當事人的爭議。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環保庭法官鄭東表示,我國環境保護法對環境概念有明確解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也就是說,環境也包含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所以最終認定,公共場所室內空氣符合法律規定的環境概念,該案件符合環境公益訴訟的受案規定。
那么,140萬的高額賠償金是怎么確定下來的?鄭東表示,法院通過原告提交的相關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意見鑒定書,同時參考環境修復的難易程度,以及被告因侵害行為所獲得利益和過錯程度,最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綜合考慮該案件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為140萬元,這筆錢將支付至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專門賬戶用于生態環境修復。
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環保庭庭長、審判長李莉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求,推進公共場所禁煙工作,逐步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該案件的審理在司法實踐中,進一步明確了室內環境屬于環境保護法規定的范疇。同時,將二手煙對公眾健康的損害,納入了社會公眾利益的保護范疇,“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李莉表示,希望通過對該案件的審理,提醒民眾和商家一定要遵守控煙法規,最大限度地保證他人特別是未成年人、孕婦等特殊群體的身體健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該判決態度鮮明,中國控煙像“發動的列車”穩步向前
姜垣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副主任,也是該案件的當事人之一。她向記者透露,看到這個判決時,“感覺一塊石頭落地,它實際上是旗幟鮮明地表明了一種態度,我覺得特別好。”
姜垣表示,消除二手煙唯一的方式就是100%無煙,該案件判決結果表明了法院的明確態度,也是法律的一個方向。作為專家證人,姜垣向法院提交了二手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證據,論證吸煙室是不可行的。該案件開始注重在環保的理念中,引入了“二手煙”對人的危害,“我覺得這個意義非常大。”
有部分網友認為,該商場被判決實屬“倒霉”“冤枉”。姜垣認為法律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現在控煙已經是一種社會風氣,該案件的判決可以讓其他商場引起重視,公眾的控煙意識也會越來越高,人們應該對公共場所“二手煙”做到零容忍。
姜垣指出,“中國控煙就像一列已經發動的列車,方向明確,但是動得略慢。”近十年來,全世界吸煙率大概下降了3個百分點,而中國只降了1.5個百分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2022年全面無煙法規要保護30%以上人口,但是現在不到14%。除此之外,我國從事控煙工作的人員過少,經費也是一個大問題。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雖有爭議但判決合理,控煙政策可以因地制宜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表示,雖然沒有設立吸煙室導致身體損害的相關證據,但是吸煙室煙霧的擴散,會影響未成年人和孕婦群體的身體健康。“吸煙有害健康,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按照證據規則的規定,該判決是能夠成立的。
李斌告訴記者,公益訴訟的特點在于它不是服務于某個個體的權益,而是要對公眾利益的損失承擔責任。法院實事求是地依據整個違法行為持續的時間,以及相應的司法鑒定意見,最后判定被告應當賠償140萬元。這140萬元的賠償款,并沒有支付給具體的某個人,而是給到了相關賠償金的專用賬戶中,用于相關的生態環境修復。
“(控煙)立法本身就是博弈。”李斌表示,控煙控到什么程度,如何找到行業發展和公眾健康保護的平衡點,需要立法專家、衛生方面的專家來共同論證。“我覺得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要考慮到地方經濟發展等因素,所以在不同地區可以使用不同的控煙政策。
李斌表示,期待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等相關部門,在現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內,積極主動運用規則,最大限度遏制煙草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