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媒體發表評論認為,用輕監管模式管理電子煙,是英國成為歐洲吸煙率最低國家之一的關鍵。
從全球范圍來看,英國是對電子煙態度最開放的國家。但有趣的是,英國并非一開始就完全認可電子煙。英國著名社評家,新尼古丁聯盟前主席馬丁·考利普在媒體發表評論,系統回顧了英國政府如何從抵觸到接受、認可電子煙,并拯救成千上萬人生命的過程。
圖:馬丁·考利普
全面禁止電子煙?不,應該利用監管提高質量
早在2007年,英國為了控煙就采取了許多強硬措施,比如大幅增加煙草稅率、禁止在室內場所吸煙等。就是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電子煙開始出現在英國市場上并迅速流行。
最初的幾年,這個新事物的出現也引起了激烈的社會討論,其安全性飽受質疑。2010年5月,英國藥物與保健產品監管署召開了第一次關于如何規范電子煙的會議,并提出三個方向:一是在21天內發布政策禁止所有電子煙;二是電子煙在獲得醫療產品執照前不能上市售賣;而第三個選擇則是建議按兵不動,任其發展。
消息一出,電子煙用戶們立刻積極發聲,分享電子煙為自己帶來的改變,并向英國藥監署施壓。他們希望監管部門意識到,一邊強調控煙的重要性,另一邊卻要禁止能減害的電子煙,這種做法是非常虛偽的。
在這些用戶的倡議下,英國藥監署最終采取了第三種措施——不插手,靜觀其變。
事情的轉機來自前卡梅倫政府的內閣顧問團隊。該團隊負責人戴維·哈爾彭第一時間察覺到,電子煙用戶普遍是煙民或者曾經吸煙的人,既然他們給出了正面的反饋,那么電子煙有沒有可能成為英國“無煙社會”的助推工具?
“我們立刻告知首相,敦促政府停止對電子煙的禁令。我們的政府應該讓更多人接觸到電子煙,利用監管來提高它們的質量和可靠性,而不是禁止它。”戴維·哈爾彭回憶道。
在這種“不干預”的方法下,2012年,相關企業大量出現,電子煙也逐漸在英國成為了主流選擇。相應的,英國吸煙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幅下降。數據顯示,2011到2020年間,英國吸煙率從21%驟降到了15%。而之前提到的“醫療產品執照”也不了了之。
圖:前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在一次議會上公開表示支持電子煙
以循證決策思路監管電子煙,成了控煙成功的關鍵
不過,即便到了2013年,電子煙在英國的發展也仍然處于起步期。各個公共衛生組織、監管者都不知道該如何具體、合理地監管電子煙。
此后,英國開始采取循證決策思路——在監管它之前,先用科學方法研究它。2015年,英國公共衛生部發布了首份電子煙研究報告,依據科學數據,提出“電子煙相較于卷煙減害95%”的觀點。這份報告隨后被很多頗具影響力的公共組織認可,包括英國吸煙與健康行動組織、英國肺臟基金會,英國癌癥研究等。
隨后,電子煙減害潛力又得到了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會的認可,該醫學會在自己的獨立報告中強調,電子煙的危害性相較于傳統卷煙不足5%。
正是有了這些權威的科學研究,英國逐漸形成了明確的監管思路:對電子煙的質量嚴格把控,并限制其包裝和廣告形式,確保不吸引未成年人。與此同時,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逐漸認可電子煙,將其作為戒煙設備推薦給煙民,并開始在公立醫院設置售賣電子煙的商鋪。
這種循證決策的效果非常顯著。吸煙與健康行動組織最新報告顯示,現在英國有360萬電子煙用戶,其中三分之二為前煙民,30%左右同時使用電子煙和卷煙,并且在逐漸戒掉卷煙。只有不到5%的用戶從未抽過卷煙。
如今,煙草減害是英國跨黨派的政治共識,幾乎沒有政治家會否認控煙的好處。英國即將出臺的煙草控制計劃將電子煙作為主要減害工具,進行更大規模推廣。
正是因為采取了合理的監管模式,英國才能有效在短時間內降低全國吸煙率,并有望在2030實現無煙國目標。這一做法也為其他國家在電子煙管控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監管應該成為電子煙行業發展的推手,讓其最大程度發揮正面作用,而非成為禁止它發展的工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