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多次強調,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培養好少年兒童是一項戰略任務,事關長遠。
8月份,旨在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含電子煙)侵害的規定,依法保障和維護未成年人身體健康和合法權益的“守護成長”專項行動繼續進行,此次專項行動自6月18日啟動,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國33個省級局,25個已開出向未成年人售煙罰單。在這場行動中,涌現出的一些典型案例和出現的一些普遍問題,都為下一步煙草行業如何對電子煙進行監管和如何處理向未成年人售煙(含電子煙)問題提供了借鑒。
8月份,全國首例室內控煙公益訴訟案件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由于認為河北省三河市某商場違規設立室內吸煙室,侵害了社會公眾特別是母嬰的身體健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與河南省新鄉市環保志愿者協會作為原告,將涉事商場管理者某外資(三河)商場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河某管理公司)在內的3家公司告上法庭。 河北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對被告三河某管理公司存在的侵權事實作出認定,判令該公司向社會公眾道歉,并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服務功能損失費用共計140萬元。
本案的重點是對“室內吸煙室”的空氣環境對周邊的影響提出了嚴重質疑。因為在本案中,根據現場檢測數據和有關專家的綜合研判,得出了“在室內環境中,無論是否加裝排風扇、空調還是其他裝置,都無法避免非吸煙者吸入二手煙”、“設置吸煙室或吸煙樓層并不能使非吸煙者免受二手煙的暴露危害”等基本結論。這個結論很有可能作為類似訴訟的參考依據,也為其它類似的公益訴訟提供了一份依據和參考。因此,大部分媒體都認為,在這一案例的啟示之下,在加上本來就非常嚴格的控煙氛圍,公共吸吸室尤其是全國各地的公共吸煙室,將面臨全面消失的局面。
這一訴訟也使本就有點尷尬的文明吸煙環境建設面臨的環境更加窘迫,但8月份法國針對煙蒂問題的一項解決計劃似乎又給了文明吸煙環境建設些許啟示——
法國政府宣布,煙草制造商必須為煙蒂造成的環境污染買單,而不是由納稅人承擔。法國生態部長說:每年大約有230億個煙蒂被不當處理,這會造成水污染,同時危害海洋生物。其中每個煙蒂可以污染500升水,它們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分解,并經常在這之前就被魚類吞食。她表示,針對煙蒂的清潔行動每年大約需要花費一億歐元。基于此,政府將根據“污染者付費”原則成立一個組織,為收集煙蒂、分發煙灰缸和開展交流活動貢獻8000萬歐元。同時堅稱,這些成本不會通過提高包裝價格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從這一角度來說,文明吸煙環境建設解決的并非只是煙民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因為無論如何控煙,吸煙群體總是客觀存在的,由此產生的空氣污染與環境污染就客觀存在,我們必須要有直面這些問題的勇氣與智慧。文明吸煙環境建設一方面可以解決吸煙群體與非吸煙群體的矛盾,一方面也便于解決因此而產生的環境問題。所以,文明吸煙環境建設不應該遮遮掩掩欲說還休,對的事情還是應該大大方方的去推進。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追求感官的享受和刺激是人類的天性。而從人類進入農耕社會到慢慢形成固定的城邦和商品經濟,人們也不再僅僅滿足于溫飽裹腹,開始追求復雜的感官需求和精神需求,在癮品層面就是咖啡與茶,煙和酒。人類也在數千年間一直依賴它們,一方面是生理上的,另一方面也是在社交、文化層面的需求,就像中國的酒桌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
社會學家認為,所有的消費癮品都是人類在社會生活當中應對焦慮和壓力的一種解決方式,網絡游戲變成短視頻只是我們緩解焦慮和壓力的方式在變,在傳統香煙和電子煙之間,選擇電子煙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一種考量,因為科技在進步,技術向善、科技向善是我們應倡導的價值觀。至于如何利用科技,則是另一個維度的考慮。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標準化,規范化和有效的控制,比如保護未成年人接觸煙草與酒精,比如未來電子煙領域可能會有的資質認證、限制口味、限制煙油含量或濃度以及征稅等措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