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日本禁煙范圍和力度不斷加強,完善了大量的相關條例和法律,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以防止被動吸煙。尤其是伴隨著東京奧運會的召開,為尋求為主辦國留下一份“健康”遺產,東京奧運會組委會決定,賽場內外、室內室外一律禁煙,以保護運動員、觀眾和觀禮代表的健康和安全,促進全國范圍內禁煙的“無煙奧運”,給全世界一個完美文明的國家形象。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并不滿意日本政府的控煙力度和效果,評定日本政府控煙力度和效果乏善可陳,但是自從2020年4月《衛生促進法》修正案全面施行以后,日本的控煙進程一口氣加快了,首都東京也出臺了更嚴格的禁煙措施。
依照新規定,東京奧運會期間,只要有觀眾出現的場地,即全面禁煙;沒有觀眾的地方,如運動員公寓總體禁煙。同時,會劃定遠離非吸煙人群的吸煙區。除管住會場內外,日本奧組委也與管轄場館所屬地域的各級地方政府協商,規范市政街道吸煙管理。
雖然說控煙力度加劇了,但還是給煙民留下了一定的空間。這就不得不介紹一下日本的“分煙”政策。
由于日本吸煙人口眾多,但吸煙分隔問題依然是社會常見紛爭或是爭議源,因此在落實控煙時,就需要一種平衡,既能夠最大限度減少吸煙者對不吸煙者的影響,又能使吸煙者不至于太難受。于是日本政府提出由禁煙到分煙,力爭做一個分煙發達的國家。
“分煙”是什么意思?簡單說就是把吸煙的和不吸煙的分開,讓這兩個群體的人各得其所。分煙雖然比較合理,但要細致考慮各方平衡,做起來也不容易。
此次的東京奧運會也做了分區措施。北京日報的記者在東京奧運會的現場介紹了吸煙區是什么樣子,根據北京日報記者的介紹,因為有嚴格的控煙措施,奧運會會場外只設立了一個小小的吸煙區,從空間上限制了煙民的活動能量,實行了嚴格的控煙措施以后,大家的一些習慣也就隨之改變了,目測到的煙民大大減少了。這一點也值得北京冬奧會相關部門借鑒。
除了分區措施之外,還有一項人性化的舉措就是“分煙巴士”。所謂“分煙巴士”,就是把巴士車改造成可以移動吸煙的場所,是為了迎接“無煙奧運”而導入的,從2018年就開始開發。
巴士車內清潔感十足,可以容納20人左右一起吸煙,巴士入口設立了風障裝置,防止煙氣外流,車內的空氣通過清潔機從車輛上方排出,煙灰的清理也非常簡單,LED照明、空調、監控設備、消防器材均設備齊全,從而達到舒適感和安全性的目標。
不是“吸煙巴士”而是“分煙巴士”,是為了保護吸煙人群與非吸煙人群兩方的權利。在“分煙巴士”的展示會上,新宿區議員永原たかやす前來視察,并且接受媒體采訪,說“在大型活動召開的時候通常都會面臨吸煙場所不足的情況。(奧運期間)不僅是日本人吸煙者,還有從國外來的觀光客,在遵守吸煙禮儀的情況下,也需要為他們構筑合適的吸煙環境。煙草貢獻了大量的稅收,為吸煙者和非吸煙者構建能夠共處的環境(即煙霧不排到外面的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巴士車外觀-明亮的色調
車輛前方-設置有LED照明、空調、監控攝像機、緊急按鈕
車輛后方-現代感的設計。車頂附近有圓形的排氣口
煙灰缸-煙頭丟下去就能滅火,而且集中丟棄收拾起來十分便利
出入口-設置有空氣風障,煙氣不會泄露到車外
車輛后部-搭載了全部機器使用的電池,對環境比較友好
與國內的控煙措施相比,日本的控煙相對人性化。我們必須看到,控煙并不是一道1+1=2的簡單的算術題,在這個過程中,有多方角色和多元價值在角力:政府部門、煙草企業、煙民、非煙民、控煙人士……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合理訴求,控煙組織有自己的訴求,同樣,煙民也有自己的訴求。
對于普通民眾而言,他們擔心的點無外乎煙民在吸煙過程中產生的煙霧有可能影響周圍人群的身體健康、在公共環境吸煙會產生一定的危害和負面影響,他們的主要的訴求是獲得一個干凈無污染的工作生活環境。
而站在煙民的角度上去思考,不受打擾且整潔舒適的吸煙環境乃至場所才是其真正需求點所在。但是在日益嚴苛的控煙環境下,煙民不僅缺少正常的吸煙環境,更不用談及舒適度等高階需求,不受尊重已成為吸煙者面臨的常態。
很多人吐槽二手煙危害,抱怨煙民不顧他人感受,不否認有部分煙民素質不高,但這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完善公共設施、改良公共政策來解決,日本的“分煙巴士”無疑是一個非常正面的例子,還同時樹立了富有人文關懷和責任的公司形象。在控煙的政策下,如何平衡國家、企業、煙民和非吸煙人群的利益,日本的做法的確值得借鑒和推廣。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