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友建議國家煙草專賣局出臺相關制度,要求在煙盒包裝上印制大而清晰的警示圖片,以“降低人民群眾嘗試吸煙的欲望”,國家煙草專賣局表示將繼續加強卷煙包裝警示研究,進一步做好煙草控制工作。相關答復一度登上熱搜榜,獲數百萬人關注。
其實呼吁在煙包上印制類似國外煙盒上那種“爛心”“爛肺”的的惡心圖片,并不是一個新話題。
早在2009年,中國衛生部就呼吁,在煙盒包裝上印上折壽、自殘、致癌、畸形胎兒等健康警示圖形;
2011年,中國疾控中心也建議香煙包裝盒上印制警示圖片;
2019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提出在煙盒上印恐怖圖片。
最近又有網友建議在煙盒包裝上印制大而清晰的警示圖片,國家煙草專賣局有關部門也進行了回應。
其實,在中國加入國際《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之后,煙草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控煙措施,比如不允許煙草廣告出現,控制影視作品中的吸煙鏡頭,不允許煙草冠名等。中國的卷煙包裝也經過數次調整:比如增加警語內容、擴大警語區面積、加大警語字體、增強顏色對比度。
但是,煙草部門做出的這些改變和努力,似乎并沒有得到公眾的表揚和認可。
控煙團體認為,中國卷煙包裝的吸煙警示只是在文字上做文章,遠不及國外那引起惡心圖片更有沖擊力。
無論是在國外買過卷煙或者在網上看過國外煙盒包裝的,相信都會有一種直觀感受:相對國內普遍精美的煙盒包裝,國外那些煙盒看著“太惡心”了。爛牙、黑肺等圖片,看得人會有一些本能的不適。出境旅游原本想買盒煙送同事朋友的,看到這些煙盒,通常也會猶豫再三,擔心有點“拿不出手”。事實上,這種包裝的視覺沖擊所造成的猶豫,并非只是讓煙民“惡心”那么簡單,在東方人的理解中,這更多的是對抽煙人的一種不禮貌,甚至是不尊重。
中國自古以來是“禮儀之邦”,表達情感比較含蓄,不要西方國家那么直白。比如西方人喜歡一個人,就把“親愛的”、“我愛你”天天掛在嘴邊上,面對別人夸自己漂亮會大言不慚地揚著臉喜滋滋地說“謝謝”。而中國人則更注重禮節與情面,喜歡一個人會暗自喜歡慎重表白,別人夸自己時也會不好意思地謙虛說“哪里哪里”或是“您過獎了”。若也“跟國際接軌”動輒把“親愛的”掛嘴邊兒上,便會有輕浮之嫌。所以面對吸煙這件事兒,提示了您“吸煙有害健康”,讓您慎重選擇也就是了,何必非要去拿圖懟到人臉上去惡心死人家呢?
更需要我們思考的是,就算中國煙草行業真的在煙盒上印上這種惡心圖片,就真的能幫助人們戒煙嗎?我們不妨來聽聽真實的網友之聲。
網友熱議——
網友猿猴在人間:在煙盒上加印警示圖片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那些愿意吸煙的煙民可是不會管你在煙盒上加印了什么圖片,他們愿意抽煙的時候,還是要抽煙的,因此,這種方法的效果并不會很好。
網友給不起就別承諾:據稱,泰國的香煙盒上就加印有非常恐怖的圖片,但是,泰國的煙民仍然不少啊!況且,仍然有一些青少年進入到了煙民的隊伍當中。由此可見,在煙盒上加印警示圖片的方法并不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網友兔子的青春:蛇,看上去非常恐怖,但是,仍然有許多人都喜歡吃蛇肉。從這一點就可以說明:對于愛抽煙的人來說,無論你在煙盒上加印什么樣的恐怖圖片,都很難阻止他們抽煙。
網友歇斯底里:在煙盒上加印警示圖片的意義不是很大。我是一個老煙民,已經抽了幾十年香煙了,無論你在煙盒上加印什么樣的警示圖片,都是難以阻止我繼續抽煙的。
網友黑龍江的女子:不能說在煙盒上加印警示圖片沒有一點效果,但效果并不是很大。許多國家都在煙盒上加印有警示圖片,但是,這些國家仍然有大量的煙民存在。單從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在煙盒上加印警示圖片并不是好辦法。
網友哈喇子:我是一個老煙民,我的看法是:這種在煙盒上加印警示圖片的方法并不行,對于我來說,該抽煙時還是要抽的。不過,我認為有一招特管用,那就是大幅度提高香煙的價格,當我感覺已經抽不起香煙的時候,我就會立馬戒掉香煙。
在煙盒上印惡心圖片,為什么大部分網友不買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種方式太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或許對于一些西方國家來說,人們喜歡那些直白的圖片勸告,但對于向來喜歡含蓄、內斂的中國人來講,那樣的圖片,不是警告,更類似于圖片攻擊,是對吸煙人的極不尊重。
中國的卷煙包裝蘊含了獨特的東方文化
一個空煙盒,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個廢舊的包裝紙,但把這個煙盒拆開,就成了一張小小的煙標,在很多人眼里,一張張小小的煙標中,包含著不同時期的文化、經濟等諸多內容。往往包裝紙上的一個字,就可以讓愛好者們研究一天。
從近代煙標的平面組成元素來看,它在人與工業之間建立起情感的鏈接,超越了歷史,包含了民族文化、倫理道德的諸多方面。 煙標不僅是一種包裝的實體,其文字、圖 形、標志等組成元素反映出煙標設計者的抽象性創造思維。
比如民國煙標就是一部濃縮的近現代歷史畫卷。無論是記錄帝國主義侵略和壟斷中國煙草業史實的“老刀”、“品海”、 “哈德門”等舶來品煙標,還是產生于民族工業發展初期的 “愛國”、“金鼠”、“美麗”等國貨煙標,或是以“國貨救 國”宣揚積極抗爭的“十字軍”、“雙斧”、“金豹”,,都可以看到煙標設計客觀地記錄了歷史的發展變遷,成為一種新的歷史文化符號。
民國煙標設計取材豐富,反映社會風情。大到軍國要聞,小到街談巷議,都是煙標設計的取材對象。在民國煙標中,既有《三國演義》、《聊齋志異》、《封神榜》等中國古典名著,也有《啼笑因緣》等時鮮小說,反映了豐富多樣的社會生活和人文追求。有的煙草公司還宣稱集全煙畫者可以兌換豐厚獎勵,以致集煙畫者趨之若鶩。
民國煙標在設計風格上還能反映出當時的時事政治和民俗文化,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內涵。吉祥文化是中國典型的傳統文化,民國煙標當中,有很多寓意“吉祥”的品牌名稱。“民安”、“萬福”表現了 “福”文化;“金鹿”、“百祿”、表現了“祿” 文化;““佛手”、“萬壽山”等品牌表現了“壽” 文化;“雙喜”、“紅喜”等品牌表現了“喜”文化。凡此種種,數不勝數。
從二十年代開始,煙標在圖式的建構上多帶有濃郁的民俗色彩。煙標在題材的選擇上注重傳統文化的傳達與滲透,更多地采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傳統戲曲和壽星胖娃為表現載體。在視覺主體符號的運用上,則將通俗易懂、具有吉祥寓意的圖符運用于標面的主體形象設計,表達吉祥、祥瑞、祝福之意。
中國以前的煙盒
煙標雖小,但它的外觀、圖案、卷煙包裝工藝等都蘊藏著豐富的內容,它所傳遞的時代變遷與地域風貌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具有標志性、時代性和不可替代性。
國外煙盒上的圖片
從中國卷煙包裝的發展歷史來看,中國傳統的煙包風格是吉祥的,和美的,基本代表著中國人傳統的審美習慣。如果用爛心爛肺爛牙的那些丑圖來代表這種柔和之美,被惡心的就不止是抽煙的人那么簡單。
編后:
審美還是審“丑”
不管是產品還是文化,都是要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的,不審美,而審丑,肯定是沒有迎合和取悅消費者,但也絕不符合我們的審美文化。跟所謂的“大多數國家”接軌,也絕不能是通過丑化自己,惡心自己而去迎合人家。況且到目前為止,也并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任何一個國家的吸煙率跟印制這些圖片有明確的關系。
印制恐怖圖片的美國,其吸煙率近幾年雖然在降低,但電子煙吸煙率和大麻的使用率卻大幅上升;澳大利業是全球香煙價格最貴的國家,也是走私香煙泛濫的國家。
面對“煙盒上要印警示語”引發的這一輪新的輿論風暴,許多媒體發表評論認為,在這一方面“我國最好早日與大多數國家接軌”,我們在此要強調兩點,一是根據控煙報告,國際上有118個國家(司法管轄區)確定煙草包裝須采用圖片警示。我國卷煙包裝經過歷年數次調整,增加了警語內容、擴大了警語區面積、加大了警語字體、增強了顏色對比度,警示效果明顯提高。煙盒上大多使用“吸煙有害健康、請勿在禁煙場所吸煙;盡早戒煙有益健康、戒煙可減少對健康的危害”等文字來對購買者進行提示。目前,我國境內卷煙包裝完全符合《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規定要求,且能夠達到告知消費者煙草危害健康的警示效果;二是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國情和文化,面對令人恐怖和惡心的煙盒包裝,國外或許會認為這是一種告誡和警示,而中國人則會覺得這是一種恐嚇,并且涉嫌對吸煙者的不尊重。國外先進的東西我們要接軌,而且要盡快接軌;但在國外情況與我們的情感和文化認知不融洽的地方,我們是不是應該慎重一下,是不是要好好動腦子想一想,我們是否有必要一定要放棄我們的情感與文化,強行跟國外接軌?是不是我們放棄了,就真的有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