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新增“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內容,使一直處于法律模糊地帶的電子煙正式納入煙草體系監管。
電子煙等新興煙草制品,作為市場上極少的合法性“成癮產品”,近年來在風口上起飛。特別是中國的一些電子煙企業受到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一度市值超過了一些大牌互聯網公司。由于其一直處于法律、監管的真空地帶,因此在迅速發展中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在宣傳時,往往打著“健康無害”的旗號,甚至用水果、奶油、巧克力等新奇口味,通過社交媒體向青少年進行精準營銷,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事實上,很多低齡非煙民正是通過電子煙開始正式接觸傳統煙草。
事實已經證明,電子煙并不是戒煙神器,反而擴大了煙民隊伍,對公眾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依法規范電子煙勢在必行。
不過對于電子煙管理的思路,還需要厘定清晰,謀定而動。這次《條例》明確對電子煙的監管,是“參照”《條例》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而不是“按照”,也是因為電子煙和傳統煙草有很大區別。從事傳統煙草生產經營需要獲得相關許可證,且實行統一收購、計劃調撥等,帶有強烈的行政管理色彩。而新生的電子煙被視為“煙廠外的野蠻人”,對傳統煙草行業的管理方式無法直接適用,那么該怎么管,怎么“參照”執行?這些都需要摸索創新,拿出新的監管手段。
面對強監管的同時,電子煙行業其實也迎來了利好,就是電子煙這次也算是明確了自己的身份,這對該產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電子煙行業已經形成“中國制造,世界消費”的產業格局,全球90%以上的電子煙在深圳制造,我國在全球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煙生產國、出口國。監管層在作出決策前,或有考慮到了這一新興行業的市場格局、發展前景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外貿、創匯等效益的影響。
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電子煙消費大國都在推進電子煙法治化監管的進程。中國依法監管電子煙的方向,也符合全球大趨勢。
從電子煙行業的發展來看,其技術創新上,目前全球28642件電子煙專利中,87.3%的專利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其中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
相關監管細則及國標出臺之后,市場肯定將要面臨整改的問題,市場資源也將實現調配。未來中小電子煙企業都將面臨退出市場或者被并購的命運,未來的技術標準和生產標準也都將會提高,需要的資金與技術儲備也都將是一個大大的門檻。銷售渠道大概率會并入煙草管理體系,對目前銷售網絡將是一個洗牌。
但從長遠角度上來看,行業即將進入合規與穩定發展的階段,未來只有頭部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
此外,還要考慮到我國執行國際《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大局。電子煙雖被納入煙草管理,但不是讓它像傳統煙草業那樣利用準入門檻“做大做強”,而是要基于全民控煙、健康至上的宏觀目標來規范電子煙產業發展,讓“野蠻人”變得規矩起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