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北京一起因吸煙引起的刑事案件受到社會關注:因在樓道吸煙徐某被鄰居魏某用鐵棍打傷頭部,魏某犯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對此,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向市民發出一封冬季居民樓吸煙問題的公開信,提醒廣大吸煙者,居民樓的樓道內也是禁煙區域。
? 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在這封公開信中說,吸煙者不是老鼠,吸煙者也不是敵人,他們是我們的鄰里和朋友。對于公眾而言,宣傳勸阻吸煙應有禮有節,不能有效勸阻時可以通過投訴舉報渠道解決;媒體在宣傳類似案件普法時,可以借此重申吸煙對自身和他人的危害,以及在禁煙區域吸煙違法和應當受到的處罰,這樣才有利于推動控煙法律的落實,促進公共衛生健康。
? 這起案件也再次提示我們:控煙確實猶如大禹治水,需要疏堵結合,需要全社會的理解與配合,“一刀切”似的強硬手段除了激化矛盾,解決不了更多問題。
? 經過幾年實踐和反復討論,人們終于認識到,煙民是切實存在的一個龐大群體,他們保持吸煙的習慣,有在外吸煙的需求,如果沒有相應的設施來滿足這種現實需求,很多矛盾和問題就得不到根本解決。于是,很多城市開始在文明吸煙環境建設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 在人流量大的體育中心、醫院等公共場所,區政府、稅務局、信訪辦、政務服務辦等群眾辦事較為集中的窗口單位,以及公眾較為集中的公交站點、公共衛生間外側等,因地制宜建設室外吸煙區,對每個吸煙區嚴格選址,并提示吸煙者煙頭不落地,保障消防安全,為每一個吸煙區建立管理檔案,做到“一址一碼”、系統定位……這是天津市的做法;在社區人群聚集的地方設置文明吸煙回收裝置是山東泰安市的做法;在著名的風景區建設一個小小的文明吸煙亭是福建松溪縣的做法……這些吸煙設施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煙草煙霧對公眾健康和公共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打造了便于煙民文明、體面吸煙的場所,促進了吸煙者與非吸煙者相互尊重、和諧共處,有效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為建設和維護文明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泰安市的文明吸煙煙頭回收裝置
福建省松溪縣新建成的吸煙亭
四川馬爾康城的文明吸煙筒
云南魏山縣的小小吸煙亭
廣西柳州火車站附近的煙頭收集器
拉薩柳梧浙商國際商業街的文明吸煙柱
? 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新增“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內容,這項規定使一直處于法律模糊地帶的電子煙正式納入煙草體系監管。
? 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作為市場上極少的合法性“成癮產品”,近年來在風口上起飛。由于其一直處于法律、監管的真空地帶,因此在迅速發展中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在宣傳時,往往打著“健康無害”的旗號,甚至用水果、奶油、巧克力等新奇口味,通過社交媒體向青少年進行精準營銷,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事實上,很多低齡非煙民正是通過電子煙開始正式接觸傳統煙草。事實已經證明,電子煙并不是戒煙神器,反而擴大了煙民隊伍,對公眾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依法規范電子煙勢在必行。
? 將電子煙正式納入煙草體系監管,從長遠角度上來看,并不是讓它像傳統煙草業那樣利用準入門檻“做大做強”,而是要基于全民控煙、健康至上的宏觀目標來規范電子煙產業發展,讓“野蠻人”變得規矩起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