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電子煙的監管趨緊,最近在一些電商平臺,“三無”茶煙開始露頭。它們“碰瓷”品牌香煙,打擦邊球公開售賣。為了既不違反網上禁止售煙的相關規定,又能牟取暴利,這些賣家不但聲稱是“海關查獲的走私煙”,而且通過摻入所謂的水果味,誘導未成年人吸食,暗藏諸多風險。有的銷售鏈接顯示賣出超過10萬件。(7月28日《半月談》)
所謂“茶煙”,是指以茶葉、菊花、薄荷等為原料,制作成普通卷煙的樣子,供消費者吸食。茶煙如不含有煙絲成分,本質上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卷煙,未納入煙草專賣品的監管范圍;茶煙不在《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內,不屬于食品范疇,也無法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然而,一些商家將茶煙包裝成普通香煙,宣稱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當煙抽,具有“替煙”“戒煙”功效,號稱是“健康煙”,迷惑了不少消費者,包括不少青少年。
實際上,茶煙與電子煙一樣,都會對身體健康帶來傷害。知情人士稱,由于常規的煙葉流通有嚴格的監管,且成本較高,部分廉價茶煙為達到普通香煙的口感,會通過添加藥用或者化學尼古丁成分。此前,上海市廣告監測中心發現,部分茶煙被檢測出焦油含量高達14.41毫克/支,超國家卷煙標準近1/3。一些茶煙通過加入水果味,甚至蠱惑未成年人吸食。可見,網上售賣的茶煙,從生產到銷售,全鏈條充滿了打擦邊球、欺騙、誘導的意味。
從法律的角度上看,網售茶煙涉嫌多重違法。其一,茶煙包裝與卷煙包裝一樣或高度相似,涉嫌侵犯卷煙商標持有企業的權益。其二,茶煙的形態與卷煙無異,其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會涉及煙草專用機械、卷煙紙、濾嘴棒、煙用絲束等煙草專賣品的非法生產、經營行為。其三,商家以“健康噱頭”為賣點,誤導消費者,涉嫌虛假廣告宣傳。此外,如果茶煙中含有煙絲或者添加化學尼古丁,則屬于煙草專賣品,更是明顯違反網上售煙規定。
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不能讓網售茶煙處于野蠻生長狀態,成為控煙的“隱秘角落”。監管部門要依法對相關生產者、經營者予以查處,鏟除非法生產、宣傳、銷售的土壤。卷煙商標持有企業可以提起商標侵權和反不正當競爭民事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電商平臺也應負起管理責任,既要加強對經營者的資質資格審核,也要通過技術手段屏蔽相關違法信息;發現嫌侵權、違法商品,既要及時予以下架,也要向有關部門舉報。
同時,在立法層面盡快明確茶煙能否售賣、監管方式、監管程度等具體問題。而在茶煙的定性未得到進一步明確前,監管部門、電商平臺、消費者協會要從宣傳角度加強警示與消費提醒。尤其對于未成年人,應把茶煙作為警示教育內容,使其遠離煙草傷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