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第二十五條有關規定,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服務,不得生產、銷售、進口或提供。標準正式實施后,市場上銷售的電子煙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考慮到《電子煙》國家標準發布后,電子煙生產企業需要根據標準要求對產品進行合規性設計,完成產品改造,并向有關部門申請產品檢測和技術評審等工作,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設定了5個月的實施過渡期。在實施過渡期期間,電子煙生產企業要開展標準的宣貫培訓,深入了解標準技術內容,盡早實現產品達標。
業內人士表示,電子煙國標監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產品的“誘導性”,著重強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這將是電子煙產業規范發展的新起點。目前,全國已有37家電子煙品牌,至少80款產品通過審批,獲準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電子煙新國標著重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對電子煙的口味、使用安全和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都作了詳細的標準規定。
鑒于水果、食品、飲料等調味電子煙和無煙堿電子煙對未成年人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容易誘導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國標”規定不應使產品特征風味呈現除煙草外的其他風味,并明確要求“霧化物應含有煙堿”,即不含煙堿的電子煙產品不得進入市場銷售。
“電子煙國標”實施后,那些對年輕人頗具吸引力的果味、花香味、甜味等各類調味電子煙將成為過去式。
業內人士表示,電子煙國標監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產品的“誘導性”,著重強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這將是電子煙產業規范發展的新起點。
電子煙也是煙,應該嚴格管控
電子煙也是煙,只要吸入,就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電子煙是一種模仿煙草的電子裝置,可形成多種口味的氣霧,給使用者帶來 “吞云吐霧”的快感。
因為無需燃燒,電子煙可規避焦油等不完全燃燒的有害產物,但這不意味著它就是安全的。
市場上大多數電子煙的煙液中同樣含有成癮物質尼古丁,電子煙只是減少了真煙里的某些有害成分,并不是完全無害。
電子煙確實是比真煙里少了焦油,但是尼古丁還是存在的(雖然也有無尼古丁的煙油,但是并不受歡迎)。關于尼古丁的討論已經很多年了,它是煙癮的“罪魁禍首”。
同時還有證據表明它跟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有關,甚至跟癌癥的發生發展有一定的關系。
電子煙還有4大潛在健康風險 可能比卷煙更可怕!
需要注意的是,電子煙的危害不僅限于此,相比傳統卷煙,它還有4大潛在的健康風險,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手煙的危害更隱蔽
電子煙打著“安全無害”的口號,讓人們對它放松了警惕,而允許人們在公眾場所以及家里抽煙,致使更多的人深受二手煙、甚至三手煙的危害。
實際上,電子煙產生的氣霧不像許多商家宣傳的那樣,僅僅是“水蒸氣”,而是含有許多有毒害的物質。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電子煙的二手氣溶膠,是產生顆粒物質、某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某些重金屬和尼古丁的新的空氣污染源。因此周圍的人吸入后,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更容易被毒品鉆空子
電子煙的制作門檻較低,普通人就能調配出不同成分比例的煙油,也能往煙油里添加各式各樣的危險成分;再加上電子煙的生產相對缺乏監管,因此相比起傳統卷煙,更容易讓一些不法分子鉆空子。
更容易引誘青少年
在市場售賣的煙彈中,90%以上是非煙草口味,比如:水果味、糖果味、薄荷味等新奇的口感,再加上漂亮又炫酷的外殼,成功吸引了許多判斷力差、追求新鮮感的青少年。
據中國疾控中心的調查顯示:2019年初中學生電子煙使用率為2.7%,高中學生電子煙使用率2.2%,職業學校學生電子煙使用率4.5%。
更容易讓人上癮
大多數電子煙中含有有害物質尼古丁,它會影響腦部神經,令人上癮。再加上一些電子煙有各種新奇的口味,會讓人放松對煙草的警惕,造成“入門效應”——即使本來不吸煙的人,因為接觸電子煙產生尼古丁依賴,并進而成為卷煙的吸煙者。
而電子煙“斷甜”新規的發布,無疑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電子煙對大眾的吸引力,從而幫助控煙、降低青少年群體的吸煙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