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尼古丁其實不致癌!”
一位朋友轉發了一則文章——《BBC紀錄片揭露真相:尼古丁其實不致癌,吸煙有害是錯的!》。文章里面的內容主要是圍繞紀錄片《電子煙:奇跡抑或威脅》展開了解釋,看著似乎有理有據的。
那具體的真相到底是怎樣呢?今天詳細給大家聊一聊。
煙草中的致癌成分多達上百種,但其中確實不包括尼古丁。
尼古丁,其實就是讓你對煙草上癮的“元兇”。
當你吸入香煙時,尼古丁就會進入到血液循環系統,通過血腦屏障,直奔大腦而去,它通過嫻熟的手法,對大腦進行迷惑,產生大量讓大腦感覺到快樂的多巴胺,使人感覺到愉悅、滿足和愜意,而這個過程只需要數秒間。
客觀來講,尼古丁有非常強的成癮性,甚至超過了酒精和大麻。
除此之外,尼古丁的危害也不少:
1、有致病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尼古丁可造成微循環缺血,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不適,促進血小板凝聚,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2、轉化成亞硝胺類致癌物
尼古丁雖然不致癌,但在代謝過程中,可以轉化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
3、影響幼兒、青少年發育
對于孕婦而言,尼古丁可越過胎盤屏障,直接影響胎兒血液濃度,這種暴露會使胎兒大腦產生高水平尼古丁,從而引起一系列神經病變,甚至造成早產或死胎。
對于青少年而言,身體處于發育階段,尼古丁的暴露會使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沖動和焦慮的情緒增多。
FDA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曾就香煙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煙草引起的死亡和疾病的絕大部分是由煙癮引起的。
上癮導致長期持續使用,而長期使用則導致身體暴露在疾病產生的有害化學物質中,也就是說尼古丁其實和香煙致癌脫不了干系。
如何降低煙草的傷害呢?
唯一降低煙草對身體傷害的方法就是——戒煙。
不少人在嘗試戒煙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戒斷反應。
這其實是身體在適應沒有尼古丁刺激的一種自我調節的過程,這種戒斷反應對身體并無傷害。
一旦熬過這一階段,隨著戒煙的時間增長,各種慢性病風險也隨之降低。
參考資料:
[1]《浙大團隊分析近13萬癌癥患者數據發現,吸煙者死亡風險升高19%、短壽5.9年》.生物谷.2022-09-15
[2]《5.31世界無煙日 | 用好尼古丁,能幫您戒煙!還猶豫什么》.健康中國. 2020-05-31
[3]《戒煙5年才算成功!老煙民注意:做到這些避免復吸》.生命時報.2021-10-20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